|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擴大內需將變得更為緊迫。
一些企業高管和經濟學家說,中國政府在經濟上的巨額投資最終可能加劇從鋼鐵到石化等各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歐盟商會主席約爾格·武特克說:“如今,中國的一些行業已經受到產能過剩的困擾。現在增加投資,僅僅為了讓一些企業維持下去,這有可能威脅今后多年的產業基礎。中國有關當局似乎低估了產能過剩的嚴重性,部分原因是他們太專注于促進經濟的短期增長。”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也是第三大汽車生產國,鋼鐵、汽車以及其他工業品的供應量超過了國內外需求。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本月,中國大約有30%的鋁材、20%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以及70%的半導體產能是閑置的。
中國政府的4萬億元人民幣投資計劃試圖解決部分產能過剩問題。通過增加公共工程建設,政府可以增加對鋼鐵等產品的需求,從而降低閑置產能,然而,由于政策制定者也放寬了銀行貸款,并倉促批準石化廠等大型項目建設,經濟刺激計劃最終可能造成產能增加。
中信證券駐香港經濟學家胡一帆說,經濟刺激計劃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這使得中國擴大內需變得更為緊迫,因為全球市場很有可能無法消化這部分過剩產能。
中國工業近年來的擴張幾乎是史無前例的,中國投資占經濟總量的比例甚至超過日本和韓國在工業化巔峰時期的比例。然而,很多經濟學家說,隨著美國消費者增加儲蓄、減少支出,未來數年,中國都需要適應出口產品需求更為疲軟的狀況。
世界銀行駐北京經濟學家高路易說:“由于全球經濟預計將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疲軟狀態,一些制造業部門的部分產能可能永遠不會被完全利用起來。”
除了經濟刺激計劃外,政府還在推行一系列重工業“重組和振興”計劃。中國經濟規劃部門2月發表一份聲明說,這些計劃的部分目標是“限制產能過剩行業的擴張,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盡管上述計劃的全部細節尚未公布,但這些計劃中似乎并不包括大幅削減產能。
(美國《華爾街日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