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3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劉錚、韓潔)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從公布至今已近5個月,其中今年的中央投資預算規模已經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準。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蔓延,國內經濟仍面臨重重困難。這一投資計劃效果如何?實施過程中還需要注意避免哪些問題?怎樣更好地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新華社記者繼續進行追蹤。
新開工項目猛增 預示全年投資將保持高位
困難時刻,通過政府擴大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國內外歷史經驗證明行之有效的辦法。從國家統計局新近公布的今年前兩月的統計數據中,可以對投資計劃實施的效果得出初步判斷:
——全國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5%,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加快2.2個百分點。如果扣除價格因素,投資的實際增速更快;
——全國中央項目投資同比增長40.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25.4個百分點;
——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87.5%,而去年同期是下降2.6%;
——全國鐵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210.1%,而去年同期增速為11.5%;
……
“中央投資雷厲風行,投資的直接拉動作用已經表現出來。特別是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的猛增,預示著全年投資將保持高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從今年前兩月投資數據看,投資計劃涉及領域的投資快速增長,不但填補了房地產投資增幅明顯回落造成的空缺,而且使得整個投資增幅有所加大。
“這只是開始。隨著新開工項目的后續工作源源不斷地干起來,效果會越來越明顯。”張立群說。
陜西省常務副省長趙正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已下撥的中央投資中,陜西省已到位80多億元,隨著各類投資項目的啟動,必將對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批準的計劃報告提出,今年我國要保持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中央政府公共投資安排9080億元,比上年增加4875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預期增長20%。
中央財政去年四季度新增的1040億元投資在去年底完全到位。今年春節以前,第二批1300億元的中央投資也已到位。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除中央投資外,當前最重要的是要拉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到投資中來,實現投資的乘數效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刺激經濟復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玉臺表示,新的投資計劃今年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1.5至1.9個百分點。根據目前的情況,全年有條件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嚴防亂上項目建豆腐渣工程 確保“陽光下運行”
高達4萬億元的投資相當于去年我國經濟總量的13.3%、投資總量的23.2%。在最大限度發揮這筆巨額資金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的同時,確保科學、有效使用投資,對我國經濟長遠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4萬億元投資計劃明確后,一些地方上項目、擴投資的意愿非常強烈。為此,不少專家提醒,在投資資金使用上要注意克服低水平重復建設、再上高耗能高污染項目等錯誤傾向,同時通過加強資金監管和審計,確保每一分錢投資在“陽光下運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提醒,一旦新增投資進入一般加工工業和重化工行業,這些領域原有的產能過剩問題將更為嚴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不但得不到解決,反而會進一步加深。
對于社會各界的擔心和提醒,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明確表示,4萬億元資金的投資方向和重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不搞一般加工工業,不搞重復建設,重點鎖定在關注民生、關注“三農”、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做好節能減排。對具體的投資項目進行嚴格審查和嚴格監管。
趙正永介紹,在項目審批上,陜西省嚴格按照規劃、產業政策、準入標準進行,并在最初規劃項目時堅決避免投向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新增投資的投向已經非常明確,資金的實際使用和項目的建設情況更顯得重要。曹建海指出,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要嚴防出現工程層層轉包、偷工減料等情況,嚴防出現豆腐渣工程。要對納稅人的每一分錢負責,要對歷史負責。
在對投資資金監管方面,盡管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審計署的消息顯示,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發現有重大的違法違規或者重大損失浪費的問題,但社會各界對確保資金運作公開、透明仍給予極大關注。
對此,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明確表示,審計機關要加大對中央提出的4萬億投資中重大投資項目、重點專項資金的審計力度,盡全力實現“財政資金運用到哪里,審計就跟進到哪里”。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也表示,今年中央投入的資金量將更大,工程項目將更多,要加強監管,嚴把資金投向關、資金來源關、程序控制關、制度保障關、責任落實關,切實加強資金籌集、撥付、使用、管理的全過程監管,力求用好每一分錢。
解近憂更要謀長遠 調結構抓改革是治本之策
應當看到,當前在擴大政府投資等一系列措施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在一些領域出現了積極現象。但出口、財政收入大幅下滑,工業增速低迷等另一些數據提醒我們,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走出困難局面有待進一步努力。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認為,通過擴大政府投資來應對經濟下滑以實現經濟增長目標,是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危急時刻這種快速政策反應至關重要。從長遠看,還要更多關注結構調整和推動改革。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說,經濟下行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機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更要從戰略和長遠出發,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從大規模投資計劃公布之日起,有關部門對投資的投向和資金分配進行了一些調整,細心的人們可以發現,用于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投資從最初的1600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700億元。
“由財政貼息,調動企業積極性,積極投入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這是一種充分調動社會投資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好辦法,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曹建海說。
曹建海說,十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人們不能只看到“振興”,更要看到“調整”。這十大產業大多存在明顯的產能過剩和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應當借國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的“倒逼”機制,為新一輪的增長奠定更加扎實的基礎。
專家們認為,當前我國經濟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要從體制機制性弊端上找根源。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通過改革的辦法。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時,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四大著力點之一和四大原則之一,明確提出要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
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地方政府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至少有十項改革已經排上了今年的日程表,覆蓋范圍之廣,改革力度之大,近年來少有。
楊瑞龍指出,當前要通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來真正啟動消費;要通過醫療、教育等社會領域改革來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改革現有的財稅體制,規范地方政府行為,為投資主導型增長模式的轉換創造條件;通過鼓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來增強經濟活力和擴大就業。
“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困難,從根本上說依賴進一步的改革。通過改革轉換經濟增長模式,為啟動內需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發布的一季度宏觀經濟報告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