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商務部禁止可口可樂收購匯源 > 正文
是反壟斷法的勝利還是民族主義的勝利
本報記者 王俊秀 實習生 莊慶鴻
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一事,從一開始就激起軒然大波。近年來,一些民族品牌如大寶、樂百氏、中華牙膏、娃哈哈、蘇泊爾、南孚電池等一大批民族品牌被外資并購,不少人為這些曾經讓國人引以為豪的民族品牌一個個被“吃掉”而感到痛心。于是,一項商業并購案上升到了關乎民族尊嚴的層面。
法學專家:商務部裁決有示范意義
“商務部的這一裁決還是很令人滿意的。”一直關注此案的北京廣盛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劉春泉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劉春泉此前曾撰文稱,此案關鍵在于對并購雙方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及對市場控制力的認定,而關鍵詞“相關市場”目前尚無具體的官方解釋,審查者對此或寬或狹的解釋有可能直接決定裁判結果。
據媒體援引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匯源果汁在中國純果汁市場占有46%的市場份額,中濃度果汁也占到39.8%的市場份額,是毫無爭議的行業龍頭,可口可樂旗下的果汁子品牌占有25.3%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兩者若合并,將占市場份額70%以上,對其他企業會形成很大的競爭壓力。“但是,如果商務部籠統地以‘飲料市場’作為參照,就很難認定并購后會構成壟斷,而現在分開以‘碳酸軟飲料’和‘果汁飲料’作為參照,就有利于認定并購對競爭的不利影響。”劉春泉說。
“我早就認為這會造成壟斷。因為可口可樂在飲料市場自不必說,匯源本身在我國果汁市場也已占有較大市場份額,如果兼并,很可能不利于市場正常競爭,可能會有抬高價格等行為,不利于維護消費者權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系教授黃勤南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
他說,西方國家的反壟斷法規出臺較早,比如美國早在1890年就有了《反托拉斯法》,許多歐盟成員國或者歐洲經濟區國家都有反壟斷法律,如德國于1957年制定《反限制競爭法》,英國1973年就出臺了《公平交易法》,如今即使是規模較小的歐盟成員國也有競爭法。我國1993年制定《反不正當競爭法》時,國內就已有出臺反壟斷法的呼吁。“我非常支持《反壟斷法》的出臺,也非常支持商務部根據《反壟斷法》作出這一裁決。法律公布后執法有個過程,現在壟斷行為越來越嚴重,商務部目前接的案件還比較少,執法還缺乏經驗,將來要逐步完善細則,把法律盡快納入成熟的軌道。”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經濟法學會理事王宗玉認為,“這一結果是意料中的”。王宗玉說,《反壟斷法》列舉了3類企業壟斷行為:壟斷協議、經營者集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可口可樂若兼并匯源,就適用“經營者集中”這類壟斷情況。“經營者集中”具體表現為合并、取得控制權、對其他企業施加決定性影響。“我估計商務部這一決定是考慮到企業的市場比率,因為這兩大企業合并,會造成市場競爭不夠。”
王宗玉說,可口可樂收購匯源案是我國《反壟斷法》出臺以來的第一次適用。這種適用既具有開始的意義,對今后的市場行為也有示范意義。“因為現有法律規定較為原則,具體操作細則尚不清晰。它的示范作用不僅僅在于今后的外資并購行為,甚至也是對國內兼并性重組的示范。”
壟斷是不是洪水猛獸
然而,也有人對商務部這一裁決表示質疑。代理全國防偽企業起訴國家質檢總局推廣電子監管碼行政違法“反壟斷第一案”的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周澤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商務部應該慎用否決并購的權力。“并購本身是一種市場行為,政府權力介入市場要謹慎,畢竟這涉及出售者的權利處分問題,要盡量尊重市場主體的自主權。”
在周澤看來,雖然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可能會在果汁飲料行業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但并不意味著果汁飲料行業出現一個大個子,其他經營者就沒法混了”。他說,果汁飲料市場的進入門檻并不高,一個強勢的經營者完全可能與其他非同一量級的經營者并存,而不可能真正做到限制和排除競爭。“像可口可樂、匯源這樣的飲料企業,無論它在業內是老大還是老幾,都不可能形成市場支配地位,任何其他經營者都會有自己的生存空間,消費者的選擇權利也不會受到影響。消費者并不會對某種飲料形成依賴,如果覺得某種飲料不好,價格貴,完全可以不去消費。而且飲料市場是開放的,沒有一個企業能夠做到讓所有消費者都離不開它的產品。因此,可樂收購匯源可能在果汁飲料市場形成一定競爭優勢,但要壟斷市場,則不太可能。”
此外,壟斷可能有多種形式,比如并購后可口可樂公司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軟飲料市場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綁銷售果汁飲料,或者設定其他排他性的交易條件,集中限制果汁飲料市場競爭,導致消費者被迫接受更高價格、更少種類的產品,商務部在其公告中也提到這一點。對此,周澤認為,政府完全可以加強監管,對這種行為進行處罰以制止其濫用壟斷地位。“壟斷不是洪水猛獸”,周澤說,從競爭中產生壟斷,是經營者參與市場競爭的結果,是正常的。《反壟斷法》本身并不是反一切壟斷,而是反對濫用壟斷者所具有的市場支配地位。
“我看到網上調查,很多人都反對這樁并購案,我想可能沒有多少人真正從反壟斷與維護經營者(特別是作為出賣方的匯源)正當競爭利益的角度去考慮過,似乎是一種揮之不去的殖民恐懼在起作用——把一個外國企業對中國企業的并購看成了事關國體的大事。實際上,將自己的企業經營好,尋求被并購,找個好婆家,也是經營者參與競爭的一種結果和出路。不批準可樂并購匯源,其實也意味著不同意匯源r找個好婆家,匯源也許就此失去了一次發展和上臺階的機會。”周澤說。
反壟斷與民族利益
“民粹主義情緒值得警惕。”周澤說。也有人認為,商務部這一決定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此前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
對此,王宗玉說,可口可樂是外資,應該對其進行外資并購國家安全審查,但主要還是從《反壟斷法》第28條“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市場競爭”進行反壟斷審查。
“《反壟斷法》與一般法律不同,它的操作具有政策因素、技術因素和產業因素影響。”王宗玉教授舉例,比如美國波音和麥道公司合并時,它們兩家實際上已占航空市場的70%甚至80%,但是政府還是批準了,這是因為這一合并能夠增強美國航空行業的世界競爭力。“《反壟斷法》的實施,不是純粹技術問題,而要在具體情勢下根據產業政策、對外貿易政策來進行調整。”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反壟斷法》立法起草小組專家成員王曉曄認為,商務部作出這一決定不是為了保護民族品牌,而是為了保護市場競爭。她說,可口可樂無疑是碳酸飲料的老大,而且已經進入到果汁領域,如果收購匯源,可能采取捆綁銷售等方式,勢必會影響到市場競爭。她說,商務部作出這一決定正是為了保持市場公平競爭的態勢。
王曉曄認為,即使從民族主義角度出發,保護民族品牌的發展也無可厚非,澳大利亞政府就曾阻止過可口可樂收購其某民族品牌,以保護國內市場有序競爭。
本報北京3月18日電
相關專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