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主編劉洲偉就兩會熱點與經濟焦點表示,通過刺激經濟增長解決失業問題的思路需要謹慎。經濟增長未必會帶來就業增長。增長雖然可以帶來就業,但是這兩者間并不是線性關系。
2009年全國兩會于3月3日在京拉開帷幕,為了全方位報道全國兩會,中國經濟網與新浪財經推出“兩會總編觀察”欄目,邀請全國知名媒體社長、總編、主編以自己獨到的見解解讀2009年全國兩會。2009年3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主編劉洲偉解讀兩會熱點。
問:本屆兩會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召開,熱點和往年相比更為集中在經濟領域,您能談談對兩會所提經濟議案的理解或者建議嗎?
劉洲偉:我想重點談談就業問題。
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政協“一號提案”上,正是致公黨中央提出的《關于解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我國就業問題的提案》。今年全國政協收到的提案中,有關解決就業問題的就占到1/3。
我認為通過刺激經濟增長解決失業問題的思路需要謹慎。經濟增長未必會帶來就業增長。增長雖然可以帶來就業,但是這兩者間并不是線性關系。
建議有關部門在擴大內需、拉動國內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注重各產業技術進步的整體布局,妥善處理好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間的關系,以及近期經濟增長速度和長期經濟發展質量(也就是產業結構)之間的關系,以便在保證經濟增長速度的前提下,實現就業的增長。
問:您如何看待4萬億投資的部署,有什么建議?
劉洲偉: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4萬億投資在《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得到了重新安排。與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投資結構相比,削減了基建投資比重、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投資;增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教育、自主創新等關系民生、關系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投入。
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包括鐵路、公路在內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從原先的18000億元降到15000億元,而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投資從原先400億大幅增加到1500億元。
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方向和改變,亦是我們一直呼吁和堅持的立場。如果依賴出口和投資的經濟結構得不到調整,消費得不到提升,產業得不到升級,中國的經濟增長很難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增長點。與其他國家相比,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失衡,一直是中國經濟亟待改善的重點。
一方面,外部需求正在進一步惡化,全球金融危機還可能迎來第二波海嘯:美國商業銀行的破產壓力正在加劇,同時東歐目前的經濟狀況令人擔憂。這必將導致中國出口的多年擴張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另一方面,盡管4萬億投資帶來了部分經濟數據的回暖,但反彈的基礎并不牢固,支持經濟增長的只有政府投資,私人投資和私人消費都沒有啟動。而后者才是符合中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利益的動力所在。
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的六字方針反映了當前宏觀政策的方向,問題在于如何保增長?如何擴內需?如何調結構?其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以及強有力的貫徹,才是我們樂見其成的。
因此我認為,目前需要重點突破的是國內的消費需求。這將取決于我們如何推進醫療、教育、社保、金融等服務業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放開市場準入,減少進入壁壘;這還將取決于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動和改革,增加對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保障;這將關系到如何解決當前就業問題,從而穩定消費;以及如何在4萬億投資計劃中,給與民營企業和非公經濟的政策傾斜,用政府投資去引領私人投資,而非擠壓私人投資。
問:2月CPI六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貿易順差也環比驟降近88%。您認為政府是否會出臺第二輪經濟刺激措施?
劉洲偉:不論是CPI的負增長還是出口數據的惡化,反映了一個事實:經濟仍然處于下滑中,并在短期內面臨著通縮壓力。
因為有春節因素,價格指數以1-2月的合計分析更為準確。據有關機構計算,1-2月合計CPI同比增長-0.3%,PPI合計同比增長-3.9%。
與此同時,外需則一直在惡化,2月出口同比下降25.7%,而進口降幅亦在放緩,導致貿易順差開始收窄。
盡管外貿、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在下滑,但投資、信貸和PMI指標則有所上升。
我個人認為,這些方向并不一致的各種宏觀數據,還有待接下來時間里的觀察,更何況,目前政府公布的4萬億投資還沒有完全落實下去,新的刺激政策起碼不會很快出臺。
溫家寶總理在13日上午在會見中外記者時已經表示,應對這場金融危機,中國政府做了長期的、困難的準備,預留了政策空間,準備了應對更大困難的方案,并且儲備了充足的“彈藥”,隨時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經濟的政策。
問:目前房地產市場表現未見起色,而此前房地產業已經落選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您認為政府是否應該救市,力度如何?房價是否已經見底?保障性住房的推廣,能否解決大多數的住房需求?
劉洲偉:房地產行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在本輪經濟復蘇中是很重要的工作。
但是,對于穩定房地產市場,穩定投資來說,我個人認為出不出振興規劃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理順房地產行業體制。
房地產行業復蘇與房價關聯度很高,而房價又與市場預期關系很大,預期房價繼續下跌,市場復蘇難度就會更大。因此,不出房地產振興規劃,反而會對穩定試產預期有一個很好的作用。
大家也看到了,隨著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房價下跌,在一些城市出現了交易量反彈的現象。這就是房價下跌調整的結果。前不久,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齊驥在全國人大關于“住房保障問題”新聞發布會上也說到,隨著去年年底出臺的“131號文件”效果逐漸顯現,1-2月份全國房地產交易量上漲了6.1%。這個數據對預測下一步房地產市場走勢很重要。
當然,不出臺房地產振興規劃并不意味著不需要對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我們不能像2006年那樣頻繁而又密集地出調控政策,但是要對當前房地產政策的一些結構性矛盾進行調節。
例如,對房地產行業征收土地增值稅,而且采用預征的方式,先行讓企業繳納房價1%,甚至高于房價1%比例的土地增值稅,這對當前房地產企業緊張的資金鏈是個不小的負擔。
我個人認為,當前房地產政策中有很多是2007年房價高漲的時候出臺的,現在市場情況正好相反,有必要對一些政策進行調整。
關于房價是否見底,這個我不好預測。我認為房價是與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的,房價是否繼續降低,你就看中國經濟是否能保持8%的增長率吧。
保障性住房推廣,應該是保障城鄉低收入家庭的,這并不是一個解決大眾住房問題的途徑。
問:在本屆兩會報道上,貴報社有沒有一些創新或者調整?凸現什么特色?
劉洲偉:今年的兩會報道本報有兩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
一是考慮到金融危機下,宏觀調控問題是最焦點問題,我們連續安排了六個專題集中報道,包括宏調方略、經濟地理、治平新策、區域會考、 能源方略、就業之道等。
二是中國應對危機,出臺了十大產業振興規劃,鋼鐵、裝備、紡織、石化、有色、造船、輕工、物流、汽車、電子。在3月中旬各行業的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出臺之前,此次兩會,是各行業、各企業博弈的最后機會。我們在兩會期間,重點訪問了各大行業巨頭代表、委員,安排了產業新秩序上、中、下篇。
這些安排秉承了21日報深度化、專業化的一貫風格。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