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9年2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備受關注的2月份主要物價指標10日揭曉。國家統計局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6%,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5%。這也是我國CPI六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而在去年,這兩項指標月度漲幅峰值分別達到8.7%和10.1%。
多重因素導致雙雙“告負”
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表示,2月份CPI和PPI的雙下降,主要受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顯著下降和一些特殊性因素的影響。
建行研究部高級研究員趙慶明認為,去年各類資源價格瘋漲,目前價格回落是向正常區間的調整。
2月份的CPI已經是連續10個月回落。過去一年間,我國CPI漲幅經歷了從波峰到低谷的大幅變化。CPI去年2月達到同比上漲8.7%的峰值后,隨后呈回落態勢。今年1月份,漲幅僅為1%。
數據顯示,2月份CPI中,食品價格下降1.9%,非食品價格下降1.2%。其中豬肉價格下降18.9%,鮮菜價格下降9.3%。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CPI和PPI進入負增長區間,與市場的預期是一致的。去年2月份我國CPI漲幅達到峰值,基數較高,再加上居民需求產品供應充分,導致今年2月份價格下降。
不能判定已出現通貨緊縮
物價連續走低到一定程度后,通縮的擔憂就會出現。對于我國CPI、PPI雙雙出現負增長的情況,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不能就此判定我國出現了通貨緊縮。
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認為,我國目前與典型的通縮還有很大差別。典型的通貨緊縮需要具備物價持續下降、信貸和貨幣供應量下降,并伴隨經濟衰退,即GDP負增長。但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物價在未來個別月份可能在翹尾因素影響下出現負增長,但信貸和貨幣供應量增長較快,經濟今年也有望實現8%的增速。
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表示,目前我國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足,貸款增長比較快,中國不太可能出現通貨緊縮。
易綱特別提醒說,判斷通貨緊縮主要依據物價的環比數據,即與上月數值的比較,而不能只看與上年同期比較所得的同比數據。通貨緊縮的最狹定義是物價環比連續兩個季度(6個月)負增長。
易綱表示,央行近期強調防通縮,主要是為了防止物價進一步下行,防止物價負增長的幅度過大。“我們有充分的貨幣政策工具應對通縮。”
物價持續回落
挑戰與機遇并存
專家認為,物價連續走低到一定程度,一些企業利潤受到擠壓,生產經營出現困難。這對調動生產者積極性、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會產生負面作用。
“價格一旦持續下跌會影響經濟活力,這個問題不可忽視。”東北財經大學校長艾洪德說:“物價下降說明產能過剩,老百姓信心不足,消費能力不強,不愿意動用儲蓄,所以政府還要加大對消費的刺激力度。”
趙慶明認為,目前應該擴大消費、投資,著力保證經濟平穩增長,增強社會信心。信心增強了,反過來能促進消費、投資,保證價格走勢平穩。
專家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這一目標有助于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穩定市場信心。
莊健認為,盡管通縮壓力加大對經濟增長構成挑戰,但物價回落也為我國推進價格改革提供了機遇。
“價格改革的目標,是要解決我國價格形成機制中多年來積累的資源價格偏低、不能反映資源稀缺程度、不能補償環境保護成本等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曦認為:“當前國際市場資源性產品大幅回落,國內資源性產品供需矛盾明顯緩和,物價整體下行,正是繼續推動資源產品價格改革的大好時機。”
(據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