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朱振
10日,在政協經濟界別32組的小組討論會上,一個話題得到了委員們長時間的熱議。
今年以來,中國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全球經濟周期的考驗,而在反思這場危機的過程中,有種說法認為:“此次金融風暴這把火是從美國而起,美國順勢而為把火引向全世界,目前看,美國只是受了外傷,歐洲受了重傷,中國受了內傷!币源嗽掝}引申,在危機肆虐全球的今天,日益開放的中國面臨如何的形勢?同時中國又應如何應對開放帶來的考驗?成了人們開始考慮的問題。
對此央行副行長蘇寧表示,并不同意中國遭受內傷的說法。蘇寧指出,時間證明如果沒有對外開開放,就沒有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但是我們一旦走出去,就要適應別人的規則,目前很多問題的本質是制度問題、規則問題。很多情況下,我們要適應的制度往往是對對方有利而對自己不利的,我們要在遵守他的規則的同時如何發展自己、保護自己,同時逐步修改規則,這就需要自身的實力!
蘇寧稱:“我們在遵守別人規則的情況下,在國外發生動蕩的時候我們受到損失是很正常的,目前來看,我們既有損失又有機遇。”
蘇寧表示:“以亞洲金融危機為例,當時經歷了一陣很痛苦的時期,危機過后,中國成了世界的加工廠,如果沒有那時候的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抓住當時的機遇,我們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
蘇寧最后的落腳點放在了未來的發展之上,“如果能有一個好的政策和方法,我們很可能以一個更新的姿態,在危機過后出現在世界面前。目前中央正在積極采取措施,通過擴大內需來支持經濟發展,最大限度減少危機的影響,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一再強調在擴大內需過程中,加強審計監督,加強項目審查,就是以極可能少的損失,獲得盡可能好的效果。”
同樣對于內傷論不認同的還有原統計局局長李德水,而李德水的角度則放在了對經濟的開放與調控的總結。李德水表示:“改革開放三十年,是對傳統僵化的經濟、低效率體制的改革,我們現在以市場為導向,吸收了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經驗,使我們的經濟充滿活力升級,也讓很多的企業家成長起來,市場經濟有很多神奇的地方。”
同時李德水說:“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我們始終強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沒有盲目遵循西方自由主義,對于調控政府始終掌握的很好,這是我們很成功的地方。我們現在就是要分析,究竟我們現在的挑戰是什么,機遇是什么?總的判斷,中國挑戰與機遇同在,機遇大于挑戰。接下來我們如何把握,這就需要我們繼續研究更深刻的戰略,制定更完善的政策!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