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市嵐山區區長徐淑利訪談
文 / 楊杰
作為山東省最年輕的區縣,日照市嵐山區是魯南經濟帶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對外開放窗口。美麗的嵐山東瀕黃海、南臨海州灣,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是日照市南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山東省重要的外貿口岸。在山東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召開期間,本刊記者專訪了山東省人大代表、日照市嵐山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淑利。
中國商界:嵐山區是山東省最年輕的區縣,請您談談嵐山區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情況。
徐淑利:日照市嵐山區設立以來,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區委、區政府圍繞“躋身全省三十強、沖刺全國百強”的總目標,大力實施“港口立區、工業強區、開放興區、民營富區”四大戰略,努力做強臨港工業、海洋產業、現代農業、商貿物流四個經濟板塊,全力加快新型工業化、城市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社會四大建設,開創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去年,全區上下搶抓機遇、奮力趕超,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的總量和增幅始終保持全市各區縣領先。搶抓魯南經濟帶開發建設的機遇,一手抓項目建設,一手抓現有企業發展,鋼鐵、石化、木材、物流等四大特色臨港產業加速膨脹。2008年,嵐山區各項經濟指標實現逆勢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3億元、同比增長27.4%,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90億元、增長70.6%,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2.15億元、同比增長78.1%,實際到位區外資金160億元、增長45%。
中國商界:面對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嵐山區是怎樣在“寒冬”中破冰前行的?
徐淑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嵐山區不等不靠,搶抓國家宏觀政策調整變化的有利時機,主攻大項目建設,突出爭引和建設以港口、鋼鐵、木材等為重點的項目,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力打造區域經濟發展新高地。
2008年,外經外貿全行業遭遇強烈“寒流”。然而,“寒流”中,嵐山外經外貿工作卻實現了“兩個首次突破”:全年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30億美元大關,全年實際利用外資也首次突破3000萬美元,增幅和增量均居日照市各區縣第一。
“兩個首次突破”的背后,凸顯了嵐山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信心和決心。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克服等靠思想,主動出擊,積極轉變外經貿增長方式,突出抓好重點產業招商和大項目招商,確保外經外貿工作再上新水平。
中國商界:在引進外資方面,區政府都有哪些具體的思路,取得什么成績?
徐淑利:我們積極創新引資方式,不斷加大利用外資的力度。在保持以合資、合作、獨資等“綠地投資”方式吸引外資的同時,鼓勵通過增資、并購等多種方式利用外資,特別是把現有企業的增資擴股、股權并購作為重點來抓。去年以來,先后有5家企業完成增資1800多萬美元。其中,黃海糧油公司日產4000噸蛋白飼料項目實施方案已獲中糧集團油脂部批復,到位外資1446萬美元;嵐山云通水務有限公司成功利用股權并購方式引入香港水晶水務有限公司投資額344萬美元,實現了嵐山企業股權并購利用外資的新突破。
為加快外資到位進度,嵐山區按照“以服務促進企業發展,以服務促進外資到位”的思路,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靠上主動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努力以外經外貿工作助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嵐山區對外資企業資金到位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并實施詳細的臺賬式管理,查清現有外資企業的資金到位情況。與此同時,主動深入企業調研,及時靠上了解、分析企業的外資到位動態及存在的問題,積極協調相關經濟職能部門,為企業引進外資提供便捷服務,為企業一次性全額出資開辟了“綠色通道”。“綠色通道”提升了企業外資到位進度,去年,黃海糧油公司一次性到位外資1446萬美元。
中國商界:區政府在指引和服務區內企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徐淑利:我們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為企業發展實行全程服務。積極為進出口大戶搞好服務,引導企業練好內功,鼓勵、扶持進出口企業搞好各類國際認證,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努力擴大出口業務。我們組織企業參加了“廣交會”和投資洽談會等各類經貿洽談會,加強企業融資力度和宣傳力度,打響企業優勢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外向度和核心競爭力。
嵐山區還牢固樹立“企業產品跟著市場走”的理念,努力適應市場變化的需求,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開拓市場,發展、壯大進出口企業隊伍,用足用好用活國家在進出口方面出臺的新政策,積極爭引中小企業國際開拓資金和鼓勵外經貿企業發展扶持資金。目前,我們完成對出口農產品認證等項目扶持資金申請的報批205萬元,完成對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申請44.3萬元。
中國商界: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2009年,嵐山區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徐淑利:嵐山區目前面臨諸多機遇,首先是山東省構建以半島城市群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為主的“一體”,以黃河三角洲、魯南經濟帶構成的“兩翼”,對嵐山區實現跨越發展創造了戰略機遇和歷史機遇,特別是嵐山區是魯南經濟帶的直接出海口,區位優勢將更加的凸現出來。
在規范提高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六大產業”,把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產和商務服務做大做強。堅持港口立區、壯大臨港產業這一發展方略不動搖。港口是嵐山的最大優勢。充分放大港口優勢,以大港口招引大項目,以大項目帶動大工業,以大工業促進大物流,以大物流服務魯南經濟帶,加快構筑特色鮮明、集聚度高、競爭力強的新型臨港產業體系。
中國商界:進入2009年,您對嵐山區的經濟發展有什么看法和預測?
徐淑利:今年以來,嵐山區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我們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繼續主攻大項目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嵐山區集中精力抓好帶動全局的重大項目,政策上重點傾斜、工作上重點支持。年內安排區級重點項目57個,其中續建、待建項目計劃投資76.56億元。全力抓好京華管業、京華水泥、黃海糧油蛋白飼料、日照焦電二期等重大項目,力爭年內建成投產。突出做好精品鋼鐵基地前期準備工作,為項目快速推進奠定良好基礎。強化港口服務,建成嵐山港區2個液化碼頭和嵐橋2個液化泊位、童海港業擴建項目。
嵐山區牢固樹立“關心企業就是關心就業、關心民生、關心發展”的發展理念,著力為現有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認真落實國家、省、市一系列支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真心實意地為企業排憂解難,共同渡過金融危機造成的困難期。建立領導干部經常性走訪企業制度,創新出臺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設立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洽活動,大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確保現有企業發展力度不減。同時,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幫助企業開展合資合作,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支持企業爭創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全年力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30%以上。
中國商界:在促進企業發展過程中,區政府發揮了積極的能動作用,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徐淑利: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我們鼓勵企業成立行會、商會,互相幫助,抱團“取暖”。發揮政府的能動作用,組建嵐山農村合作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積極搭建銀企合作平臺,辦好銀企合作交流,協調金融機構幫助企業解決資金困難。
嵐山區還大力發展服務業,制定實施服務業發展規劃,培育重點園區、重點市場、重點企業“三大載體”,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提高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突出發展臨港物流,繼續開展物流運輸業專項整治,加快物流園區起步區建設,建成華信物流、煜達物流等8個重點物流項目,加快培育區域性臨港物流中心。推動木材貨場發展成木材交易市場,建設臨港糧油交易市場,抓好新瑪特購物廣場、海鮮美食一條街建設,今年擬新建農村綜合超市2個、農家店20個。
我們要始終站在魯南經濟帶發展的最前沿、走在魯南經濟帶對外開放的最前列、當好魯南經濟帶跨越發展的排頭兵就是要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充分發揮輻射、服務、示范作用,為魯南經濟帶建設和全市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