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殷玉生 發自北京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已陸續出臺4萬億擴大內需計劃和10大產業振興規劃。因此,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財政增支與減收之間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
然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這恰好是以降低行政成本為重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與改革的機會。昨日,遲福林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把明顯降低行政成本作為應對危機的重大舉措》提案中,他建議兩年內分步驟將行政成本降低15%~20%。
“每年可節省1500億元”
NBD:為什么您說降低行政成本已成為當前有效應對危機的重要舉措?
遲福林:當前,不斷擴大的公共支出、國債規模、財政赤字等,與行政成本的持續攀升形成突出矛盾。在金融危機的特定背景下,迫切需要同步推進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與削減行政成本,把擴大財政赤字與降低行政成本有機結合起來,以通過降低行政成本,促進社會各界對擴大國債規模的理解和支持。
NBD:那么,每年能夠節省多少錢呢?
遲福林:以2006年為例,如果行政管理費在7571.05億元的規模上削減20%,就能節省開支約1500億元,在完全沖銷推進增值稅轉型給企業減稅所減少的財政收入后,還可實際增加300億元的可支配財政收入。
“兩年內削減15%~20%完全可行”
NBD:一年削減20%,政府能夠承受嗎?
遲福林:1978年~2006年,財政支出中用于行政管理的費用規模增長143倍,年均增長19.4%,遠高于同期年均10%左右的GDP增速,也超過年均13%左右的財政支出增速。行政管理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從1978年的4.71%上升到2006年的18.73%。客觀地說,降低行政成本的空間很大,兩年內削減15%~20%是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NBD:具體如何削減呢?
遲福林:當然需要采取綜合性措施,把15%~20%的目標按項、按級分解。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地區的情況,逐項分解,下達行政成本降低的指標,并且把該指標作為約束性指標。
“盡快制定《信息公開法》”
NBD:讓各級政府自己削減行政成本,那不是割自己的肉嗎?
遲福林:所以要加大行政成本公開透明的力度。以強化預算為起點,全面推進政府行政支出公開化。首先要賦予各級人大預算委員會預算編制的功能。加強財政部的預算執行功能,剝離其他部門的預算執行功能,尤其是減少各部委的專項資金規模。建立各級人大審計機構,監督政府行政開支并履行財政決算功能。
NBD:各級政府的大量預算外資金怎么安排?
遲福林:目前各級政府行政成本相當一部分在預算外資金和非預算資金中列支,是導致行政成本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以預算外資金支出為例,2006年為5866.95億元,其中行政事業費為4163.56億元,占比超過70%。所以,把預算外資金和非預算資金統一納入到預算管理范圍內,在當前十分迫切。
NBD:全面推進政府行政支出公開化,《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能夠支持嗎?
遲福林:要以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為起點,盡快制定《信息公開法》,把行政開支等政務公開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以提高行政開支的透明度。各級人大編制、審批的各類預決算和政府行政開支中重大項目的進展動態,也要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公布。
“對公款旅游等加大處罰力度”
NBD:您認為,政府哪些方面的開支可以削減?
遲福林: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系統,逐步將日常行政事項、審批事項、備案事項等通過網絡處理,大力推行電子政務以節約行政成本。
削減行政成本,要抓住“樓、車、會、人”等關鍵環節,實行重點突破。例如,嚴格規定今后兩年內不再新增公務用車,行政機關單位公務用車統一調劑;嚴格明確規定各行政機關招待費總規模下浮20%;嚴格控制會議數量與規模;對行政浪費、各種巧立名目的出國公款旅游和會議旅游等加大處罰力度,并及時向社會公開。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