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營報社總編輯李佩鈺/文
今年兩會從形式上看是一次例會,但卻有著非常特殊的重要意義,其特殊、重要在于,今年兩會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深化,我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而中央政府又剛剛出臺了包括四萬億投資、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增加國民收入等多項措施的背景下召開的。所以,如果對兩會作前瞻的話,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今年兩會的話題會非常集中--如何保增長,度時艱,而這也正是媒體所關注的。從另一個角度說,媒體也應該通過對兩會的報道,為這個主題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首先關注的是信心問題。溫總理說,信心比黃金重要。對媒體來講,樹立信心不是回避現實困難,甚至粉飾太平,而是更真實、全面、準確地反映實際情況,從中發現我們的有利因素,尋找應對危機的路徑。目前各國應對金融危機主要有三種模式,以美國為代表的“救資產”模式、以英國為代表的“救銀行”模式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救實業”模式。在這三種模式中,大家還是覺得中國的救實業模式最為直接、有效,學界也普遍認為中國有望率先走出低谷,原因就在于我們的經濟結構、產業布局,為我們保持經濟增長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這就是我們的有利因素。我們的記者在一線反饋來的信息表明,雖然面對巨大困難,有些企業通過調整定位、技術創新,不但沒有垮掉,反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社科院工經所的一項調研發現,在浙江許多企業不是裁員問題,而是招不到工人的問題,不少企業已經籌措資金,為今后的并購做準備。我們希望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能把更真實的情況反映出來,能為如何發揮中國的優勢獻計獻策,我們也會在這方面做充分的報道。
第二,作為一份主流財經媒體,我們特別關注在保增長中,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是否能夠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這里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我們的經濟管理能否及時調整思路,更加科學、高效。從2005年開始我們選擇了重實業投資調控,輕資本市場調控的管理思路,而且密集出臺了大量調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當金融風暴突然來臨時,企業已無力應對。本次兩會,我們希望能對以前的調控思路做出總結和反思,從而找到更適合當前狀況的管理辦法。二是在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要出現“體制回歸”。從全球的情況看,這次救市政府主導的意味非常強,這難免讓我們擔心會不會體制回歸,使中國市場經濟進程放緩甚至倒退。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不論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投資更多地指向了國有企業,這就讓人產生了“國進民退”的擔憂。我們主張保增長要注重市場機制的作用,要充分調動所有企業的積極性,尤其要激活民間資本。所以我們希望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能在四萬億投資的分配、去向,今后的制度設計等方面,充分行使權力,能夠以應對金融危機,保經濟增長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
每年的兩會報道都是媒體當年最為重要的工作,中國經營報也已圍繞信心、增長等關鍵詞,制定了詳細的報道計劃,并投入精兵強將,力爭為讀者提供深入、豐富的會議報道。今年兩會又恰逢我們全新改版,改版后的中國經營報分為經濟大勢、營商環境、智在公司、慧及人生四大部分。不難看出,這四大部分體現的是“智慧經營”,而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需要的正是政府對國家的智慧經營,企業家對企業的智慧經營,我們愿以全新的面貌,在兩會報道中,為服務于政府、企業的“智慧經營”,做出自己應做的努力。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