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用一月的雜志表達對新年的預測似乎有點老套,但中國、印度企業紛紛出手,收購歐美資產,彰顯新興市場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加之國內新近爆發和醞釀的眾多收購案,都預示出2009年將成為典型的并購年。
歷史經驗證明,每一次價格低谷時都是并購良機。幾乎沒人反對:未來6至9個月,資產交易價格會進一步走低,因此,2009年至2010年更是并購的最好時機。
踩著2008年的尾巴,戶外廣告業老大分眾傳媒以13.7億美元價錢將其核心資產賣給新浪。新浪和分眾的并購緋聞以“分眾收購新浪”開鑼,最終以“新浪并購分眾”收場。戶外新媒體老大被收購,炎黃、互力、鼎成、航美等二線企業并購更將勢不可擋。
新經濟如此,傳統鋼鐵、煤炭、汽車等行業幾無二致。而且2009年并購交易將出現更多全球性的跨國交易,而中國資本可能會在這次并購浪潮中扮演超乎往常的重要角色。
投資領域沒人愿意忽視一個信息:2008年底,來自民間的一封“萬言書”遞交給國家發改委,建議政府設立專業境外收購基金,幫助中國企業在金融危機中出海購買歐美實體公司股權。聯合署名的除了弘毅投資總裁趙令歡、中金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李弘等外,更包括資本市場“老江湖”宏源證券董事長湯世生、招商證券董事長宮少林。他們之所以出面力挺,一是因為早前垂涎三尺但難以到手的資產價格已經進入低谷,且收購難度大大降低;二是中國股權投資者隊伍實力已經壯大,具備海外并購的能力。
目前,歐美眾多企業由于金融危機而陷入資金困境,股價一瀉千里。美國汽車業龍頭企業股價已跌至80年來新低,福特、通用兩大汽車公司合計市值不足80億美元。
而中國股權投資者隊伍已在飛速壯大,奶業(蒙牛)、玻璃(中國玻璃)、肉品(雙匯)、醫藥(華源)等并購整合無不閃現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身影,這些叱咤風云的并購案已經開始由產業資本操刀改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一統江湖 ,這股力量在改變中國商業格局的同時,也在改變世界。
中國政府也在為并購助力。2008年12月8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企業兼并重組; 12月9日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銀行貸款首次正式介入股權投資領域; 12月10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證監會黨委擴大會議上表示,要積極推動市場化的并購重組; 12月13日出臺的“金融30條”,強調將支持“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并購重組”。
從2000年中國政府發出企業“走出去”的號召至今,還不到八年,中國似乎已經從一個依賴外國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變成一個日益重要的資本輸出國。
因此,2009年,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中國資本或許都將演繹得更加精彩。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