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難格局
今年春節期間,一位地方口岸辦主任在一次私下聊天時表示,據他所看到的數據,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各項經濟指標“一齊掉頭向下”,他所負責統計的交通運量、港口吞吐量如此,從財稅部門看到的財稅收入也是如此。
前述地方財政廳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預計他所在的省份2009年第一季度的財政收入會有不小幅度的減收。
實際上,近兩年以來,因2001年以來財政收入連年維持兩成左右增長的大好局面,中央連續推出了一些減稅、增民生、理順機制的財稅改革。2007年推行“兩稅合一”,使全國稅收收入減收上千億元。去年推出的增值稅改革,則令稅收減收約1200億元。前述地方財政廳長表示,僅增值稅改革一項,地方財政即減收300億元。至于出口退稅改革、印花稅調整等改革,對全國財政收入而言,亦是減量改革。預計在年內啟動的個稅改革,據稱規模10倍于增值稅改革。
即便減收如此,面對內需不振的大格局,地方政府也只能增支以求回暖經濟。1月21日開始,杭州市中低收入群體每人獲得一張200元消費券,“通過財政補一點、企業讓一點、市民拿一點,來放大消費券的‘乘數效應’,促進消費。”但是,其中一條帶有濃厚地方保護主義色彩、財政補貼的政策也隨之出臺:為鼓勵消費者購買本地產品,杭州規定,在指定直銷點購買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四類本地產品可按面值享受18%優惠,其中由財政補貼企業13%。
和杭州繞了個圈子不同,重慶政府在2008年底直接出臺了“購房免個稅”的政策,遭到中央部委和媒體一致質疑。1月19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堅決制止越權減免稅、加強依法治稅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據現行有關稅收管理權限的規定,中央稅、共享稅以及地方稅的立法權都集中在中央。《通知》要求各級財稅部門不得在稅法明確授予的管理權限之外,擅自更改、調整、變通國家稅法和稅收政策。
在這一《通知》被媒體曝光之后,“重慶購房退個稅”事件受到舉國關注。
按照稅收權限規定,除屠宰稅、筵席稅、牧業稅的管理權限下放到地方外,其他稅種的管理權限集中在中央。這就意味著,地方政府不得擅自出臺上述三種稅種以外其他稅種的減免稅政策。
“地方政府這么做,實際上也是沒有辦法”,前述地方政府財政廳長說,“如果這些刺激內需的舉措不能帶來第一季度財政收入的好轉,第二季度財政預算的安排就要從緊了”。
他表示,由于財政預算具有大約半年的滯后性,第一季度的財政預算仍然按照去年第三季度的財政收入狀況編制,因此在2009年4月之前,地方財政并未從緊。如果2009年第二季度財政預算從緊,“民生砍不掉、社保砍不掉、財政供養人員支出砍不掉,這些都是剛性支出。我們只好向政府辦公費用下手了,比如招待費,出國考察費等等”。
改革向左走?向右走?
就在地方財政左右為難之際,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消息說,今年全國將有5省市試點養老金制度改革。
改革開放30年來,盡管歷經多輪政府機構精簡,但按照前述地方發改委副主任的說法:政府在某種程度上瘦身了,軍隊也精編了,但財政供養人員卻有增無減,更多的人流向了事業單位。
尾大不掉的事業單位,時至今日已有超過3000萬財政供養人員,是公務員數量的4倍之多。2月初,清華大學養老金工作室主任楊燕綏教授在做客央視《新聞會客廳》時表示,此輪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實際上在向企業養老金靠攏。她在現場舉例的月養老金數字,前者是4000元,后者是2000元。“事業單位的人都理解為,他們的養老金要縮水了”。楊燕綏后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5省市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方案的設計,并未受到所有部委的肯定。根據楊燕綏的說法,這項制度設計,將讓財政在20年后更加省錢,財政部的官員卻私下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個方案面臨很大的操作難題。
財政部官員的表態,恰恰印證了這一改革在當前推出的難度——楊燕綏表示,由于需要中央和地方財政“做實養老金賬戶”,改革如果推開,5省市2009年的財政只會增加支出。
這無疑增加了財政減收期施行各項改革的難度。此前在討論個稅改革、提高個稅起征點之時,就有中西部省份的財稅部門提出異議,因為起征點如果上調至3500元/月,中西部很多省份個稅將幾乎面臨絕收的境地。
就在改革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彷徨不定之時,地方債可望在年內推出的消息或將為財政難局解圍。根據賈康的研究,地方政府舉債度日業已持續了15年,1994年分稅改革以來一直如此。而前述地方政府發改委副主任亦予以證實,“我所在的副省級省市里的每個區政府,都有10億至30億不等的欠債”。
“既然地方舉債早已是現實,為什么我們不能修改《預算法》第二十八條(地方各級預算按照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地方債課題組負責人、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魏加寧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