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國務院原則通過船舶業振興規劃 > 正文
在引導船舶行業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完成產業升級和行業整合的大變化
國務院常務會議11日審議并原則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通過加大買方信貸、船舶報廢更新等手段來支持造船業的發展。振興規劃的最大亮點在于強調對船舶工業的金融支持,目標則直指“保交船、保訂單和實現產業升級”,從長遠看有利造船行業的復蘇。
漂亮成績單背后
浮現“三大難”
2月12日,久旱的北京迎來一場甘霖。
此前一天,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通過加大買方信貸、延長財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勵老舊船舶報廢更新、暫停現有船舶生產企業新上船塢、船臺擴建項目,支持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等措施,促使船舶工業平穩健康發展。
對面臨困境的船舶行業而言,上述消息傳來,有如“春雨貴如油”。
相比此前出臺調整振興規劃的汽車、紡織等行業,船舶業去年的成績單顯然漂亮得多。據船舶工業協會統計,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1242家船舶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43億元,同比增長59.8%。完成工業增加值1183億元,同比增長61.2%。去年前11個月,船舶業實現利潤總額283.4億元,同比增長50.5%。
但就在船舶業各項指標再創新高的同時,受金融危機沖擊,國際造船市場風云突變,持續近6年的興旺行情落下帷幕。受此影響,我國船舶行業新接訂單持續下降,船東撤單、推遲交船的現象不斷出現,產能過剩、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弱點也開始顯現。
漂亮的成績單背后,“交船難、接單難、融資難”這三大難,將使2009年成為中國船舶業新世紀以來最艱難的一年。“目前我國造船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正處在由大到強轉變的關鍵時期。制定這個規劃,既是為了應對當前的全球金融危機,也是為了求解幾年來船舶行業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問題。”參與規劃起草的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文軍透露,《規劃》的調整期定為3年,將對船舶工業“由大到強”的戰略目標產生重要影響。
規劃短期瞄準金融危機
長期求解發展瓶頸
船舶工業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據統計,在國民經濟116個產業部門中,船舶工業與其中的97個產業有直接聯系,關聯面達84%,其中尤以機械、冶金、電子等行業最為密切。每建造一萬載重噸船舶可以解決船舶及其上游產業3000個就業崗位,預計今年可以完成超過5000萬載重噸,可以解決1500萬人的就業崗位。“選擇船舶產業作為調整振興的十大產業之一,對當前應對危機、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王文軍說。
2003年以來,國際船舶市場迎來了一波興旺行情,我國造船能力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行業發展仍然是粗放型的事實。”中船重工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底以來,已經出現多起撤單情況。
究其原因,近年來造船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嚴重,5萬噸級以上造船設施能力超過6000萬噸,而2003年僅有800余萬噸,手持訂單中散貨船超過60%,技術含量低、產能嚴重過剩。
去年以來船舶市場的低迷,將這種產能過剩和粗放型增長的弊端進一步放大。2008年底,我國船舶工業手持訂單約2億噸,其中散貨船超過60%,而全球散貨船波羅的海航運指數下降超過90%,運力嚴重過剩。交船難度加大、延期接船和撤單情況也陸續出現。
同時,在船舶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國際船舶新標準、新規范不斷推出的形勢下,船東對船型、船用設備要求更加苛刻。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性能低,使我國船舶工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利的地位。
《規劃》直指上述現狀。提出今后3年暫停現有船舶生產企業新上船塢、船臺擴建項目,有利于控制產能過剩的現象。同時提出加強技術改造,提升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設計開發能力,并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支持高技術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
“海洋工程裝備具備十分良好的前景,有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王文軍說,“規劃的提出,將引導船舶行業在應對危機的同時,完成產業升級和行業整合的大變化。”
買方信貸緩解“交船難”
強制淘汰刺激需求
國際貿易量減少,海運需求萎縮,加上歐美市場金融信用全面收縮,船東融資難度加大,投資信心銳減。2009年,我國船舶企業在接受“接單難”的同時,還要接受“交船難”的重大考驗。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交船難”的現象已經開始凸顯。
據王文軍介紹,我國船舶工業對外依存度很高,80%左右的造船訂單都是供出口的,因此保證向國外船東的順利交船對船廠十分重要。因此《規劃》也將緩解“交船難”的政策放在重要位置,針對導致交船難的最主要原因——信貸對船舶融資的緊縮,《規劃》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通過金融支持來保證造船產業鏈正常運轉,其實是綜合考慮了船廠、船東和銀行三方面利益關系,保證了訂單交付的安全性。
另一方面,為了幫助企業獲得更多新訂單,《規劃》提出鼓勵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單殼油輪強制淘汰。船舶工業協會有關專家認為,這一政策可以通過“拆舊船,定新船”的方式來提振國內船舶需求。相關措施雖然曾被數次提及,但由于當時航運市場過于火爆,船舶報廢和淘汰的進度并不是很理想。產業調整時期,正好為推動這一進程提供了契機。而且,規劃突出了“強制”一詞,預計將進一步刺激國內船隊的更新換代需求。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