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月陽
國家統計局今天(10日)發布的1月份物價數據,在股市上引起明顯的震蕩反應。忽上忽下的指數曲線,表現出市場中人對當前經濟形勢尤其是未來走勢的較大分歧。一個去年底曾經討論過的話題再成熱點——中國經濟到底何時能走出谷底明顯復蘇?中國經濟將走出一個什么樣的軌跡?V形?U形?W形?
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0%,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3%,這兩個主要物價數據透露出幾個信息:
第一,物價指數在延續去年四季度的下行趨勢。其中CPI漲幅比去年12月的1.2%小降0.2個百分點;PPI去年11月是上漲2.0%,12月下降1.1%,今年1月降幅又擴大2.2個百分點,下滑勢頭仍很明顯。
第二,推動物價下行的主要是生產資料價格和非食品價格。當月食品價格上漲4.2%,非食品價格下降0.6%;生產資料出廠價格下降4.4%,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微漲0.1%。
第三,CPI月環比上漲0.9%,主要是春節因素帶來的食品價格上漲所致,并不能改變物價下行的大趨勢。以2008年為例:由于春節在2月,當月消費物價月環比上漲2.6%,春節過后的3月份卻下降0.7%。
總之,從1月份物價指標,還看不出經濟下滑勢頭明顯減弱的端倪。
當然,新年以來其他方面的積極信號是有的:一是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出現企穩跡象。自2008年6月份的16%一路回落到2008年11月的5.4%之后,12月份為5.7%。二是近幾個月信貸增長明顯,2008年12月狹義和廣義貨幣供應量上升,流動性增強。三是反映企業新訂單、生產、存貨和產成品庫存等指標變化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自去年11月達到2005年以來的低點(38.8%)后,連續兩個月回升,今年1月為45.3%,比上月上升4.1個百分點。
回到本文開頭的那個問題:冬天什么時候會過去?近幾個月對經濟何時回升的預測不少,最樂觀者認為今年一季度或二季度是谷底,然后就會回升,這種認為此次經濟波動是V形的觀點,在節后的輿論界聲音很響。從近兩個月經濟指標看,這種觀點似乎太樂觀了。經濟運行的基本面一旦發生大變化,不會像股市之類虛擬經濟那樣可以因一兩個消息就奇跡般地迅速止跌回升。目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衰退都沒有緩解跡象,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就少了外需這一大動力,擴大內需雖能起到作用,但不可能立竿見影。
保守者認為,此輪經濟波動將是一個U形曲線,谷底大約持續2009、2010兩年,2011年開始明顯回升。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由1997年的9.3%降至1998年的7.3%和1999年的7.6%,2000年回升到8.4%,2001年為8.3%,回升勢頭放緩,到2002年才開始9%以上的高速增長。本次中國經濟的回調主因是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程度遠重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雖然中國經濟實力比10年前增強了,恐怕復蘇所需的時間也不會比上次更短。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復蘇將呈現W形的曲折歷程。其基本理由是,積極財政政策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只是暫時的,當政策的刺激效應減弱,經濟有可能再次掉頭向下,到達真正的谷底時依靠經濟自身的力量真正復蘇。現在的房地產業并未到谷底。底部不筑牢,回升也就不穩固。
我比較贊同U形和W形的判斷。應該說,這兩種情形出現的幾率都比較大,W的情形一旦出現,復蘇所需的時間會比U形更長一些。
不管是V形、U形還是W形,大都隱含了一個共同判斷:中國經濟將率先復蘇。顯然,與年末的驚慌失措比,人們近兩個月逐步建立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這是令人欣慰的。去年12月我曾經說過,真正可怕的危機是不被人所知的危機。當人們看到危機并開始出手應對時,最可怕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10月中旬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開始小幅度調整,11月上旬斷然調頭執行刺激性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對信心的建立起了決定性作用。可以預計,這些政策將在3個月至半年后產生作用。因此,經濟下滑勢頭得到初步抑制應該是今年2月到5月間。當然,下滑勢頭得到遏制后,經濟并不會立即明顯回升,要經過一個低位徘徊的時期,才可能重拾升勢。
如果政策力度足夠、節奏把握得好,我覺得,中國經濟的W形波折也是可以避免的。以政府干預、政府投資為主導力量的擴大內需政策對保增長的強大作用不可小視。從2003年下半年到2008年10月長達5年多的時間里,地方的投資和發展沖動一直受到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抑制,在地方政府的語境里,宏觀調控就是“控制發展”的代名詞。而現在,控制忽然變成了鼓勵,以我對地方的了解,估計今后一兩年將會出現一波空前規模的投資高潮,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應該可以抵消外部需求減少的因素。如果兩三年后世界經濟復蘇,中國經濟就可能順勢進入新一輪持續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