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應對外需下滑的策略
進一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面對外部需求萎縮,中國需要真正從依靠外需和依靠要素增長轉變為以消費、技術、市場和管理創新拉動的發展方式。一方面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努力啟動農村、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提高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另一方面,出口企業需要主動提高應對外部風險的能力,把外部的壓力轉換成出口產品升級的動力,積極開拓美國以外的出口新渠道,提升海外目標市場的多元化程度。
謹慎對待國際資本的流動。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在人民幣升值以及中國資產價格上升的預期驅動下,大量的熱錢流入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日益嚴重的情況下,不排除這些熱錢回流的可能。因此,我們一方面必須迅速穩定人民幣匯率、消除匯率持續升值預期;另一方面,在危機明朗之前,應當對國際資本流入和流出采取謹慎的應對措施,防止國際資本大量流出給我國經濟造成沖擊。
利用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共同維護雙邊經貿關系穩定發展。作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美國的經濟表現和經濟政策調整對中國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為此,必須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和中美經貿關系穩定發展。因此,中美雙方可以利用戰略經濟對話機會,就利率、匯率、貿易保護主義等問題深入溝通與協調。
重新調整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的組合,避免其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面臨更大的投資風險?紤]到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降以及某些美國抵押支持債券在當前危機中可能被嚴重低估,中國可以在國際市場上適當釋放美國國債,選擇購入一些質量較好的次級債。在危機緩解的時候,再釋放次級債購回美國國債。這樣既可以規避風險 、增加投資收益,也有助于平抑國際金融市場波動。
加快自由貿易區(FTA)談判進程。自由貿易區已成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對外開放的新形式、新起點,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實現互利共贏的新平臺。 2007年,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進一步強調了自由貿易區建設對中國發展對外經貿合作的重要意義。目前,中國正在同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建設12個自由貿易區,這些自由貿易區涵蓋了中國外貿總額的1/4。隨著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的加快,中國規避金融危機和各種外貿壁壘的能力將會日益增強,從而為對外貿易健康、有序發展打開新的國際市場空間。-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貿學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