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周曉芳 發自北京
昨日,由于市場一度傳出國務院常務會議當天將率先審議紡織行業振興規劃,滬深股市紡織類股票早盤表現搶眼,個股全線飄紅。盡管該規劃并未如外界預期在昨天公布,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工信部工業與消費品司相關負責人處獲悉,該規劃離出臺之日應該“很近”了。分析人士指出,除已獲通過的鋼鐵、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外,剩下的重點行業中紡織業受國際需求影響最大,內、外需市場都極大萎縮,或有望先行獲得審議。
紡企10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據了解,紡織業振興規劃參照該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和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共同起草擬定,時間跨度為2009年至2011年。
數據顯示,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1042億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個百分點。這是我國紡織業10年來首度出現負增長。
紡織企業富潤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近日對下屬企業進行的盤點,2008年總的來說銷售和繳稅額雙雙增長,但是利潤大幅度下滑。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趙林中曾向政府建言,希望從民生的角度來扶持紡織產業,他希望將要受到審議的行業振興規劃能提及更多利于企業的“實際”政策。
或設置50億元專項技改資金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紀朝昨日表示,在紡織振興計劃的建議稿中擬定了振興規劃的幾個大方向:即加快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促進節能減排;加強自主品牌培育和營銷渠道建設。一位知情人士還透露,紡織行業振興規劃將加大力度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困境。
據記者了解,當前的十大產業三年振興規劃多脫胎于“十一五”發展規劃,甚至有業內人士稱其新意不大,“具體效應需看細節,比如說拿出多少資金來扶持紡織行業,哪些企業會受益等。”
據參與擬定計劃的相關負責人稱,對于具體的資金安排并未在規劃中體現,相關的資金安排,以及大家所期望的出口退稅率是否會提高至17%等,將由發改委安排決定。
據透露,為我國紡織行業產品結構升級而設置的專項技改資金一直在操作當中,但是具體數額還不明朗。有業內人士估計,該專項基金數額可能不會超過50億元,同時有擔心認為該基金的最終受益方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大企業。
啟動農村市場將有更大空間
在我國紡織行業中,國際市場占據了一半的份額,企業對出口退稅率關注度非常高。但紡織專家、中國紡織網總編汪前進表示,現在將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的意義并不大。盡管退稅可以讓紡織企業受益,但并不能拉動遭受金融危機重創的國際市場需求,因此盡管這上調的幾個點能讓行業增加約200億~300億元的利潤,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與其鼓勵外需,還不如刺激內需。已經有的家電下鄉計劃可以套用到紡織行業來,這或許比退稅產生的200億~300億元利潤起到更大的效果。”汪前進表示。一位規模以上紡織企業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我國在紡織行業領域占據了全球差不多一半的產量,從產品結構來看,高檔產品份額相對較小,多以中低檔為主的。因此在出口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啟動農村市場將會有更大的空間。
紡織出口退稅符合WTO規則
昨日,商務部外貿司負責人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09年中國紡織品出口形勢并不樂觀,預計增速將繼續放緩。
商務部認為,目前中國紡織業遭遇內需減緩、外需下降的雙重壓力。一是固定資產投資減少,2008年前10個月,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新開工項目同比下降7.7%。二是訂單下降,如在第104屆廣交會上,紡織品成交額比上屆下降了31.5%。三是企業效益明顯下滑,行業內停產倒閉企業增加,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就業出現了負增長的局面,中小企業減員情況嚴重。
對此,商務部提醒紡織企業今年要避免盲目擴張產能,著力提高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爭創品牌出口產品,增強我紡織品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2009年1月1日開始,中國紡織品出口配額已經全面取消,但紡織品貿易中存在的貿易摩擦卻沒有消失。有地方商務系統發布報告指出,紡織品將成為今年貿易摩擦焦點。不過商務部外貿司也表示,進口國曾一度質疑中國在對出口商品進行違反WTO規則的補貼,但我國的出口退稅政策符合WTO規則,也是國際慣例。
(每經記者江旋對本文也有貢獻)
國務院專家:行業振興規劃不能排斥中小企
國務院正在審議或通過的十大行業振興規劃中,目前已出臺的規劃均強調進行結構調整、推進企業聯合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推動技術改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張文魁日前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應注意不要使規模經濟和技術改造成為限制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壁壘。張文魁說,幫助中小企業渡過危機應堅持“放松管制,減費減稅”。
張文魁表示,“放松管制”主要指中小企業在設立時所存在過多的審批環節;在經營中的準入障礙;過多的“搞運動式”的整頓。他認為,我們的政策過分地鼓勵“貪大”,以此為借口限制了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企業總要經歷從小到大的過程,如果有規模限制,小企業永遠沒有機會。只要企業符合環保標準,產品質量又沒問題,就應該允許他們參與競爭。
張文魁認為,很多中小企業因為技術落后而被列入淘汰落后產能的范圍,這實際上是對中小企業的偏見。各類企業提供的產品應該是差異化的,因此對技術的要求也不同。另外,中小企業也可以進行技術改造和升級。技術不應該成為限制競爭的門檻。
張文魁強調,很多規模小的企業一直面臨著重復征稅,因此應當對它們予以減稅,包括流轉稅和所得稅這兩方面。此外,我國目前各種雜費太多,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也應進行適當減免。
每經記者 劉建輝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