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記者黃武鋒
從銀行要“雪中送炭”到“救急就窮”,再到信貸十項政策調整,銀監會加大金融支持經濟舉措一步步明晰。銀監會10日晚發布通知稱,將從十個方面對有關信貸監管規定和要求做出適當調整:在信貸金額上,允許有條件的中小銀行業適當突破存貸比;在信貸投向上,除并購貸款、小企業、三農貸款外,還允許發放搭橋貸款(也稱“過橋貸款”);而針對存量貸款及目前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銀監會還明確提出鼓勵銀行實施貸款重組。
“總體而言,這(銀監會十條)和央行適度寬松政策目標一致,就是要鼓勵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對此,浦東發展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趙先信指出,“不同點在于,央行是力求增加可用信貸資金,銀監會則著力拓寬信貸投向。”
在此次十項信貸調整中,鼓勵貸款重組尤為受到銀行關注。這一政策也受到了商業銀行的歡迎。
“鼓勵貸款重組,關鍵是給了商業銀行較大的靈活性,表明了一種政策傾向。”趙先信認為。據了解,目前各銀行都有著貸款重組的相關規定,但由于操作起來相對還是較為復雜,但在銀監會明確鼓勵后無疑將有望更大范圍展開。
所謂貸款重組,指的是在借款人不能按時償還銀行貸款的情況下,銀行為維護債權和減少損失,與借款人達成修改貸款償還條件的協議,對借款人、保證人、擔保方式、還款期限、適用利率、還款方式等要素進行調整。目前具體形式包括:債轉股、展期(延長貸款期限)、豁免利息、豁免本金、打包出售、借新還舊等方式。
“實施貸款重組,事實上也有可能達到銀行與企業的雙贏。”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實施貸款重組的,肯定是還貸出現困難的,如果銀行不同意重組,則有可能直接成為壞賬,而一旦實施重組,還增加了回收貸款的幾率;特別是針對那些僅因為經濟危機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如能因為貸款重組重新活起來,不會因為債務負擔過重倒下,自然就是一種雙贏。
“特別是目前經濟困難時期,如企業逾期大量出現,不進行貸款重組,銀行則可能出現壞賬激增的情況。”另一銀行信貸部人士指出,“而即使重組后貸款依然出現壞賬,也可把這一周期拉長,避免銀行業績劇烈波動,保持銀行資產質量穩定。”
據了解,此前某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就已經對其部分房地產開發貸款的存量貸款,進行了重組和展期,以期通過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來實現銀行資產質量的改善。
同時,在銀監會十項信貸政策調整中,同樣受銀行關注的一條則是“允許有條件的中小銀行業適當突破存貸比”,目前監管規定商業銀行最高的貸存比例為75%。
“這應該僅是權益之計,在危機的情況下,自然就應該有超常的手段。”對此,一國有大行人士指出,“目前的問題不是僅要去考慮監管,不要只告訴銀行(這個那個)有風險,不能做,而是要幫助銀行提高抗風險能力。”
聲音
2008年新增信貸超4.9萬億
去年最后兩月突擊投放超1.1萬億
早報記者 羅晟 發自北京
昨天,銀監會相關負責人在北京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全國商業性銀行2008年最后兩月新增信貸超過1.1萬億元,其中去年11月新增信貸4700億元,12月新增信貸7400億元。全國商業性銀行2008年全年新增信貸已超過4.9萬億元,與2007年的3.63萬億元相比,增長了近1.3萬億元,增幅超過1/3。
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2008年經濟下行期間,銀行并沒有惜貸,而且放貸沖動非常強烈。銀監會將從十個方面對有關信貸監管規定和要求做出適當調整,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保增長,防風險”的原則,在切實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加大對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促進我國經濟穩健發展。
對于銀行貸款問題,中國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昨天在北京舉行的“觀察家年會”上認為,銀行貸款的證券化可以應對迅速增長的信貸投放規模。
楊凱生認為,經過2008年第四季度信貸投放增長較快的階段,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因為受銀行業的資產規模不斷擴大和資本充足率的制約,將必然導致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逐步下降。
所以,楊凱生希望推動銀行資產證券化,提高銀行貸款的可流通性,以擴大銀行信貸規模。
銀監會在本月10日出臺的十條調整信貸監管新政中的第六條中明確表示,將支持銀行的信貸資產轉讓,合理配置信貸資產。而前述銀監會負責人昨天也表示,在資產證券化試點期間,銀監會支持銀行正常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不支持將不良信貸資產進行證券化。
楊凱生說:“只要產品設計得當,可控制好資產證券化風險。如初期可以要求,不允許將證券化和以后的證券化的信貸資產再次證券化。一輪下來,足以把銀行貸款的流動性提高。”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