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學會與《金融時報》聯合評選
1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金融促進經濟發展九條政策措施
12月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九項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認真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要通過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創新體制機制,調動商業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增強金融機構抵御風險能力,形成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方面擴大融資、分散風險的合力,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和促進結構調整的作用。
會議研究確定了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一)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二)加強和改進信貸服務,滿足資金合理需求。(三)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四)發揮保險的保障和融資功能,促進經濟社會穩定運行。(五)創新融資方式,通過并購貸款、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和規范發展民間融資等多種形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六)改進外匯管理,大力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七)加快金融服務現代化,全面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八)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增強金融業化解不良資產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九)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強化風險監測和管理,切實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點評: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的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九條政策措施,被社會稱之為金融“國九條”或“金九條”。國務院辦公廳12月13日又發布了《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可以說是向社會明確了金融“國九條”的詳細內容。
金融“國九條”也是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發布的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國十條”措施中,有關“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要求的具體化。這一系列文件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自2004年10月開始實施的以緊縮為基本特征的貨幣政策的結束,貨幣政策開始全面走上刺激經濟的擴張路徑。這是我國政府和宏觀調控部門面對國際金融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及國內經濟形勢顯著逆轉所做出的“與時俱進”的選擇。
上述《意見》為我們勾畫出“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具體內容和數量指標,全面安排了銀行、證券、保險、外匯等主要金融部門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強調了金融部門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行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出口企業、產業轉移、農村金融、居民住房等關乎經濟發展和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加強支持的立場。而這些措施的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廣,是近年來少見的。
在全面安排金融刺激措施的同時,《意見》還強調了要通過金融創新來落實中央促進經濟發展的戰略安排。在全球金融危機逐步深化、金融創新被普遍質疑的背景下,仍然堅持通過創新來刺激經濟、通過創新來促進發展,顯示出決策部門的勇氣和自信。政策還重申了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落實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大思路。在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背景下,對改革給予特別強調,不僅順應了時勢,而且堅持了根本。
同時,政策在多處重申了防范風險和完善金融監管的重要性,并確定了若干具體措施。由于美國金融危機殷鑒不遠,這些政策在強調刺激經濟增長的同時防止為未來的發展積聚風險,確屬謹慎之舉。
另外,《意見》用一條三款的篇幅,全面闡述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問題。這不僅保證和強化了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國宏觀調控的整體水平和綜合效力。
金融“國九條”是國務院因應當前形勢采取的重大金融應對措施。我們相信,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這些措施將會“與時俱進”,通過逐步完善、強化,乃至修改,有力保證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點評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 李揚
2 貨幣政策由“從緊”轉向“適度寬松” 央行連續降息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決定,當前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11月26日,央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1.08個百分點。同時下調中央銀行再貸款、再貼現等利率。大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和中小型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分別下調1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12月22日,央行再次決定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這也是央行今年第五次減息、第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此舉旨在貫徹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證銀行體系流動性充分供應,促進貨幣信貸穩定增長,發揮貨幣政策在支持經濟增長中的積極作用。
自今年7月份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統一決策部署,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國內通脹壓力減緩等新情況,及時調減了公開市場對沖力度,連續四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五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取消了對商業銀行信貸規劃硬約束,并引導商業銀行擴大貸款總量。同時,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引導新增信貸資源向重點領域和經濟薄弱環節傾斜。
點評:
貨幣政策由“從緊”轉向“適度寬松”的背景在于通貨膨脹的勢頭已經初步得到有效控制,資產市場的泡沫化威脅已經基本消除,美國“金融海嘯”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顯現,而且這種影響的嚴重程度不可低估,必須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目前,中國實體經濟某些部門,像房地產業等已經出現結構性的流動性短缺,需要盡快注入流動性;股票市場大幅度縮水,財富效應嚴重打擊城鎮居民的消費信心;農村居民尤其是中小農戶可支配收入缺乏,啟動消費內需需要加強融資服務。同時,經濟結構的調整也需要“軟著陸”,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需要資金支持,由于市場變化,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另外,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貨幣政策配合,財政的投資和補貼只有與金融、保險的商業化運作結合,才能產生杠桿放大效應。當然,困難的經濟形勢凸顯社會保障和保護弱勢群體的重要性,各方面的困難顯然都需要資金支持。
支持貨幣政策調整的條件在于:五年前啟動的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取得成功,國內大型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大幅度改善,結構得到優化,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大為強化,現代企業制度基本確立,公司治理有很大進步,適度放松信貸不至于產生銀行體系重大風險;前一階段從緊的貨幣政策將流動性很好地保持在銀行體系內,沒有盲目地涌向投資和消費市場,銀行體系流動性相對充裕,有能力向實體經濟釋放流動性而不至于引發銀行系統本身的流動性困難;資本項目管制有效地阻擋了國際游資的大規模流動,國際游資利用復雜金融工具和技術沖擊中國市場的可能性較小,保護了國內金融體系的安全;財政狀況比較健康,財稅收入近年來大幅度增長,國家有能力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不至于對貨幣政策造成重大壓力;隨著國際貨幣與金融形勢的發展,人民幣將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又有高額的外匯儲備支持,有能力保持匯率的相對穩定和強勢,促進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因此,從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和中國貨幣金融的整體形勢這些方面看,貨幣政策由“從緊”向“適度寬松”的調整是適時的,也是科學的。在可預見的將來,經濟發展將證明這一調整的正確性。
點評人: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聯席主任 宋逢明
3 金融業全力支持中小企業破解融資難題
今年初以來,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出口退稅率縮減、經濟結構調整、自然災害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特別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我國一些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削弱,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為防止出現大面積破產和失業潮,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經濟增長,5月份,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推動有效配置金融資源,引導資金流向農村和中小企業。
12月初,銀監會頒發《銀行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指導意見》,引導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揮專業化經營優勢,更好地扶持小企業發展。為進一步創新融資方式,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銀監會又于12月9日發布了《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明確指出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辦并購貸款業務,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并購貸款方面科學創新,滿足企業和市場日益增長的合理的并購融資需求。
點評:
今年以來,受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很明顯這些企業正在經歷一場愈來愈殘酷的“寒冬”考驗。面對中小企業的困難,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銀監會又頒發《銀行建立小企業金融服務專營機構的指導意見》和《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確實是中國的一大金融新聞。
一直以來,中小企業在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數據顯示,我國400多萬家中小企業創造了60%的GDP、50%的稅收和75%的就業。然而,與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不相匹配的是,中小企業獲得的金融支持多年來尚不充分,不少中小企業由于“資金缺口”問題而無法順利度過初創期、進行產業升級以及應對各種市場變化。
長期以來,依靠低工資、低原材料價格和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等,我國大量中小型企業普遍從事加工出口業,人們日益認識到其負面作用以及部分產能淘汰或提升的必要性。可是由于各種原因,包括就業、GDP增長、地方財政收入等,總是難以淘汰和調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本來已經形成了對粗放型中小出口加工企業的經濟壓力,部分企業不能生存下去是自然的和良性的。可是,巨大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洶涌而來,與匯率、工資等因素疊加在一起,中小企業倒閉或面臨倒閉所導致的結果(主要是失業)可能明顯超出短期內我國經濟的承載力。所以,在保增長、促就業的目標要求下,金融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的融資政策。現在,監管部門允許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給企業的并購行為發放貸款,顯然旨在優化經濟結構,既保增長、又進行結構調整,同時滿足企業和市場日益增長的合理的并購融資需求。
點評人: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黃少安
4 金融業積極投身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
2008年,我國相繼發生了南方冰雪災害和四川地震災害,人民生命和財產遭受了巨大損失。年初以來,一場罕見的冰雪災害席卷我國南方大部分省區,給當地農業、林業、電網、工業等帶來巨大破壞。冰雪災害發生后,我國金融業高度重視并積極應對。1月底,正值現金投放旺季,幾十年一遇的大雪天氣使得部分地區交通嚴重受阻、中斷,央行辦公廳及時發布了《關于做好當前現金供應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分支機構立即采取措施,確保春節前現金供應工作。2月1日,央行又發布了《關于抗御嚴重雨雪冰凍災害做好金融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就加大對抗災救災必要的信貸支持力度,做好群眾災后恢復生產和春耕備耕的各項金融服務等工作進行了部署。銀監會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抗災救災工作,各金融機構即積極投入抗擊冰雪災害的戰斗。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特大地震,給汶川及周邊地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地震發生后不久,央行和銀監會即發布了《關于全力做好地震災區金融服務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切實履行“六項服務承諾”,保證各項捐贈和救助資金及時到位;緊急布設服務網點,確保受災群眾在安置點就近獲得銀行服務;千方百計做好資金調度,采取靈活有效措施,確保受災群眾方便提取存款;盡快做好受災群眾金融權益調查、跟蹤和確認工作,盡力保障客戶存款和銀行資金等重要信息的安全。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抗震救災工作的指示精神,銀監會還發布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開辟捐款快速通道,特事特辦,確保各項捐款迅速匯往災區。地震發生后,全國金融業迅速行動,積極投身抗震救災。銀行業在災后不到十日內,累計捐款就已超過8億元,各家銀行還積極出臺支持災區災后重建的各項金融服務政策。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向四川等受災地區發放救災及災后重建貸款超過446億元,有力地支持了救災與重建工作。
點評:
今年以來,我國相繼發生了南方冰雪災害和四川地震災害。這兩次令世界動容的大災害,既是中華民族經歷的兩場劫難,也是民族魂的兩次洗禮。在兩次抗擊自然災害的過程中,金融業展現出來的果敢與社會責任感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面對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大災難,全國人民、全球華人甚至世界各國友人,都以各種方式伸出了援助之手,金融業也以其特有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途徑,投身到抗震救災之中。一方面,各金融機構及其員工,踴躍捐款支持災區重建;另一方面,從監管機構到各金融企業,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保險賠付,并推出從貸款投放到資金結算、再到各項金融服務的一系列最快捷有效的金融措施,有力地支持了震后災難救助過程和災后重建工作,體現了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
在現代社會,企業是一個擁有資源優勢的群體。一個具有良好形象的企業,不僅需要承擔其應有的經濟責任,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和物質財富,使自身得到發展,而且也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既要利用其擁有的資源,創造就業機會、保護和改善環境,為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的、和諧的發展承擔倫理責任,又要扶貧濟困、支持公益事業,為社會的和諧發展承擔慈善責任。在“5·12”汶川地震后,各金融機構不僅千方百計降低災害損失,保護銀行和客戶資金的安全,更是采取特殊政策,通過提供高效、快捷和盡可能優惠的金融服務為抗震救災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關鍵性的保障。金融企業及其員工也通過捐款,向災區人民奉獻了一片愛心。所有這一切充分表明,當今中國的金融業不僅其自身的經營能力、抗風險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完全有能力支持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穩定發展,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各金融企業也逐步走向成熟,能夠自覺承擔其應有的社會責任,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這也不能不說是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一個重要成就。
點評人:中央財經大學校長助理 史建平
5 在參與奧運過程中金融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8月8日開幕的北京奧運會無疑為奧林匹克運動史留下了輝煌一頁,值得永遠銘記。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余名運動員、教練員和數以萬計的外籍游客來到我國,對奧運會期間的金融服務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我國金融業則以優質的服務配合了北京奧運的完美舉行。
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我國金融業積極投身奧運服務,以切實行動和優質服務水平向奧運和世界友人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央行引領完善奧運支付環境建設,為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打造操作平臺;銀監會系統全面部署奧運金融服務工作,統一建設了金融服務應急機制。中國銀行業協會全面推進文明規范服務系列活動;各銀行金融機構在網點建設、流程設計、服務創新、資源保障、系統安全、應急反應和人員培訓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經營機構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環境進一步優化,服務設施進一步改善,服務流程進一步規范,服務效率進一步提高,全行業文明規范服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充分展示了中國銀行業良好的服務形象。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積極采取措施,就奧運期間外匯業務做好部署。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紛紛積極投身奧運金融服務并取得喜人成績。
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行是中華民族的百年盛事,我國金融業在參與奧運的過程中,提升了服務水平,也提升了自身形象和實力。
點評:
奧運會是舉世盛會,是對主辦國綜合實力的考驗。而主辦國的金融服務能力與水平是其綜合實力的一種體現。奧運會的金融服務需求表現在方方面面、各個層次和各個環節。從直接面向運動員、來賓和觀眾的零售服務到場館、道路建設方面的投資和融資服務,從最簡單的購物支付、存取款、外匯兌換到復雜的跨境資金撥付,從面對境內客戶的服務到面對境外客戶的服務,我國金融服務行業充分展現出了自己的實力,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數據顯示,北京市“兩個奧運”期間,POS交易筆數超過2000萬筆,交易金額達到224億元;ATM交易筆數超過4000萬筆,交易金額達到337億元。共為境外機構開立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28戶;貨幣兌換方便、快捷,具備外幣兌換業務資格的銀行網點超過2000家,外幣代兌機構414家;率先成為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的試點城市。“兩個奧運”期間,各銀行網點和代兌機構共接待境外游客雙向兌換貨幣16萬余筆,金額1.33億美元,較好地滿足了境外消費者的兌換需求。
這表明我國金融業的總體實力、人員素質、服務水平、管理能力、技術設施,特別是跨境業務的處理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同時也說明我國的金融服務業正在不斷地從傳統的主要服務國內客戶的市場模式向一個更加開放的、面向全球所有客戶的服務模式發展。
正如奧運精神薪火相傳并不因奧運會閉幕而終止一樣,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也始終是我國銀行業的責任和發展目標。奧運會為我國銀行業實踐精細化服務、了解并掌握國際慣例、提升服務應急水平提供了良好機遇,我們也從中積累了諸多有益經驗。我國銀行業應以此為契機,推動銀行業金融服務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認真履行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建立完善金融服務的長效機制。
點評人: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
6 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11月6日,匯金公司向農行注資13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并將持有農行50%的股份,與財政部并列成為農行第一大股東。農行作為最后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因此進入實質性階段。農行IPO技術準備或將于明年下半年完成。
12月6日,根據國務院的決定,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召開成立大會,標志著國家開發銀行改革發展進入了新階段,我國政策性銀行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國家開發銀行是我國首家進行商業化改革的政策性銀行。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是政策性銀行股改的起點,是破冰之舉。國家開發銀行商業化改革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未來的改革提供了寶貴借鑒。
點評:
農行股改方案塵埃落定被稱為國有商業銀行股改的收官之戰。實際上,農行股改的意義還遠不在此。近年來,國家一直把“三農”問題擺在突出位置,“三農”問題也是新一屆政府施政的核心重點之一,而農行的改革目標之一就是在商業運作機制下更好地服務“三農”和推進新農村建設。從經濟金融層面上看,只有農村金融問題得到良好解決,中國長期以來扭曲的城鄉“二元結構”才會改變;從國家層面上看,只有城鄉平衡發展戰略實現了動態均衡,才能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以股改為契機,重新成為金融支農的“國家主力”,是農行的歷史使命。
梁啟超曾說過:“求中國國家之新生命必于其農村求之;必農村之有新生命而后中國國家乃有新生命焉。”當中國經濟再次來到轉折的門檻,在沖破二元經濟結構實現更高水平增長的過程中,架起農村金融這個杠桿,撬動的將是整個中國經濟。
較之農行的股改,國開行的改革顯然演繹的是另一個故事。在借鑒國際政策性金融改革發展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適當納入商業性金融的某些元素,國開行不僅走出了一般政策性金融機構高度依賴財政補貼的怪圈,還形成了令國際同行稱道的資產質量、盈利能力和管理架構。實際上,國開行近年來一直努力探索的“開發性金融”模式,其本身就蘊含著動態發展、漸進式過渡的戰略理念。當政策性金融內部的商業元素已經足夠活躍,當舊有管理能力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并足以支撐自主發展的商業性金融時,從依賴財政的政策性金融轉型為“自力更生”的商業性金融,一切水到渠成。而國開行改革的順利完成,對正處于改革探索中的其他政策性金融機構而言,無疑提供了一種可供選擇的新思路。
應該說,不論是農行的股改,還是國開行的轉型,都可以看做是中國金融業在市場化導向下不斷改革發展的一部分,其背后的核心要義是追求可持續發展。面對極具“厚重感”的服務“三農”的歷史使命,股改后“輕裝上陣”的農行能否探索出一條新路,而轉型后不再享受國家信用的國開行能否在新的領域繼往開來,社會各界拭目以待。
點評人: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陳雨露
7 證券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
從去年10月的6124點,到今年的最低點1600多點,我國股市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速降過程。在股市振蕩、市場低迷之際,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決定從今年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由現行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只對出讓方按1‰稅率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稅,不再對受讓方征收股票交易印花稅。
這一重要舉措與其他幾項實質性利好政策形成的救市“組合拳”打出后,極大地鼓舞了A股人氣,滬深兩市當日大幅高開。滬指開盤即大漲9.06%,深成指開盤漲8.35%。9月22日,滬深兩市繼續大幅高開,滬指收盤2236.41點,漲7.77%;深成指收盤7469.07點,漲4.40%。800余只個股漲幅超4%。證券交易印花稅改為單邊征收,是繼今年4月24日印花稅稅率由3‰下調至1‰之后的又一維護股市穩定的力舉,有效起到了“提振市場信心”的作用。
點評:
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決定從9月19日起,對證券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此類消息雖然不是第一次出現,但仍給持續低迷的股票市場帶來了新的希望和一波反彈。
自中國股票市場設立以來,財政部曾多次調整印花稅稅率。1991年10月10日從6‰下調到3‰,當日市場上升幅度(滬綜指)為0.84%,半年后,滬綜指從180點飚升至1992年5月的1429點,升幅高達694%。1997年5月10日從3‰調到5‰,當日市場跳空幅度(滬綜指)為1.64%,直接導致滬綜指出現200點左右的跌幅。1998年6月12日從5‰調到4‰,滬綜指當日漲幅達2.65%,但此后形成階段性頭部,調整近一年。1999年6月1日B股印花稅稅率從4‰調到3‰。上證B指一個月內從38點飚升至62.5點,升幅逾50%。2001年11月16日由4‰降到2‰,股市產生一波100多點的波段行情,11月16日成為這輪行情的啟動點。2005年1月24日從2‰調到1‰,滬綜指當日漲1.73%。
迄今為止,國家累計征收的印花稅數額巨大,各類證券機構合計獲利不菲,而個人投資者獲利空間則相當有限。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稅從4‰下調到2‰之前,中國股市投資者的稅負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高的:雙向4‰的印花稅,紅股紅利還要繳20%的所得稅;而中國香港的股市印花稅稅率僅為1‰(單向),股息紅利不繳稅,美國、英國、加拿大等世界主要股市則早已免征印花稅。黨的十七大報告特別指出:要積極創造條件,增加群眾的財產性收入。中國證券市場的長期繁榮取決于國民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和穩定的資本收益預期。因此,藏富于民是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和繁榮的長期策略,只有保障個人資本收益,才能促進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
點評人: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 夏業良
8 中資銀行實力增強“出海”步伐加快
招商銀行出資超過300億港元收購香港有75年歷史的家族制銀行永隆銀行,成為香港市場上2001年以來最大手筆的銀行控股權并購案,也是2008年中資銀行最大規模的海外并購。而中國銀行收購法國洛希爾銀行股權案,則標志著中資銀行國際化中股權收購的展開。
10月8日,招商銀行紐約分行開業。這是美國實施《加強外國銀行監管法》17年來,第一家中資銀行開業,也是中國銀行業國際化的一個重大突破。以此為先導,拉開了中資銀行進軍華爾街的序幕。10月15日,工商銀行紐約分行在紐約曼哈頓設立。12月8日,建設銀行設立紐約分行的申請也獲得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批準。
一直以來,中資銀行在海外擴張推進緩慢,此次突破是我國銀行業國際化經營站上新起點。這一方面是對我國銀行業發展成果的肯定,另一方面對于我國銀行業吸收借鑒國際銀行業先進的經營管理經驗、通過接受更嚴格的監管和審查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也具有重要意義。
招行、工行、建行相繼獲準設立紐約分行,與中國銀行業改革后銀行盈利能力增強及自身體制健全深有關系。而在次貸危機重創華爾街之際,中資銀行進軍華爾街意義不凡。
點評:
次貸危機可能會沖擊全球化、國際化的具體推進路徑和方式,但是改變不了全球化的大趨勢。在次貸危機過去之后,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在對原有的過度投機的高杠桿比率運作模式進行調整之后,必然會再次加速。當前這個階段為中國金融機構推進國際化提供了難得的觀察、反思和提高的時機。“老師”出了問題,對于“學生”的啟發意義更大。
從長期來看,國際化是各國銀行業適應金融全球化加速的重要舉措,也是提升經營業績的重要手段,中國金融機構進軍海外市場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之舉。但在當前情況下,我國銀行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必須處理好兩個市場的關系,重點立足于生機勃勃的中國本土市場,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進程,客觀總結金融危機教訓并進行趨勢研究,探索新的國際化策略與路徑。次貸危機將成為中國金融企業國際化的一個新的起點。
雖然中國金融業三十年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國際化水平上可以說仍滯后于實體經濟發展。在2007-2008年度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我國金融市場成熟度指標排名只有118位。“十一五”期間,國內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縱觀國際大銀行的國際化道路,都建立在本國競爭力提升基礎之上。因此,我國銀行業要充分利用當前國內經濟發展為金融業提供的機遇,以國內業務為發展重點,適時、適度地推進國際化進程。
在國際化進程中,應重點為我國走出去的企業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企業流動性充沛,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大。一是中國企業對能源、礦產等資源的巨大需求推動了其對非洲等資源富裕地區的投資,我國銀行業應通過提供財務顧問、并購融資等服務,為其開展戰略性資源儲備提供便利條件;二是一些技術密集型企業,如生物科技等,利用歐美次貸危機經濟放緩的時機,積極進行技術收購并開展人才儲備,這也為銀行業開展海外咨詢、并購等業務提供了機會;三是銀行業可圍繞新興市場國家或地區,以及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綜合化的貿易金融服務;四是隨著國內中產階層隊伍日益龐大,個人已將財富管理范圍擴大至海外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這也要求銀行業為其提供咨詢、理財、投資等業務;五是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快,一方面為銀行在海外開辟新的人民幣業務市場提供了機會,同時也加大了企業對人民幣境外業務的需求。
我國銀行業近年來海外直接投資增多,短期從賬目看有一定的損失,但并不能認為國際化應當就此止步,而應當利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版圖重構機會,為我國銀行業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新的策略與機會,逐步將我國金融機構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企業。次貸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各大金融機構因股價深幅下挫,受到一定損失,且風險可控,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在新興市場的擴展步伐,同時歐美監管當局對大批金融機構實施國有化,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外資進入的限制,為我國銀行業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的機遇。但由于我國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并購運作經驗不足、跨國經營管理能力及風險管理水平有限,因此,在發展海外業務時,還需要繼續探索。究竟是采取直接開設分支機構,還是參股,或是并購控股,都需要與自身能力相適應,綜合考慮財務影響、業務戰略、文化整合、風險防范以及管理水平等因素。
點評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 巴曙松
9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掛牌
根據中國保監會、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于9月份掛牌成立。據了解,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是由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屬于非營利性企業法人,其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幣,董事會9名董事成員分別來自保監會、財政部、央行、國稅總局、國務院法制辦及3家保險公司。
《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的出臺和保險保障基金公司的掛牌之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與此前保險保障基金接收新華人壽股權事宜不無關系。因此,對于市場而言,大家似乎更加關注保險保障基金公司依法接收的新華人壽股權今后將何去何從。
點評:
保險業的脆弱性、保險經營對象的風險性、未來保險支出的不確定性以及保險責任的連續性等經營性質與保險經營環境的融合,使得保險公司的經營較一般金融企業的經營更具有風險性。而保險公司,尤其是大的保險公司一旦破產所帶來的社會財富損失、恐慌情緒的蔓延和信心危機等負面影響將是巨大的。此次美國金融危機中,美國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由于涉足金融衍生品市場出現巨額虧損而面臨破產,美國政府立即啟動大規模救援計劃,而對同樣處于破產邊緣的著名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則置之不理,這顯然是考慮到保險業的巨大社會影響力。
也就在美國金融危機持續擴大并逐步蔓延到全球各大經濟體和中國保險業海外投資出現較大浮虧的背景下,新版《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發布,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成立。與2004年頒布的“辦法”相比,新“辦法”調整了基金繳納基數,突出了保護保單持有人原則;調整基金繳納范圍和比例并適當拓寬資金運用渠道。應該說,這些措施的推出進一步完善了我國保險保障基金制度,進一步明確并規范了保險保障基金的公司化運作模式,為切實維護保單持有人的合法權益,堅定保險消費者信心,完善保險業風險防范措施,發揮風險屏障作用夯實了基礎。
在保險保障制度實施和推進過程中,我們仍然需要注意保險保障制度與市場激勵機制相互一致,避免道德風險,提高市場效率和促進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另外,對于保險保障基金公司依法接收的新華人壽股權,筆者以為,由于此次出臺的《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仍然對基金進行股權投資有所限制,因此,保險保障基金公司繼續持有新華人壽股權并不合適,應該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依法對該股權進行轉讓。
隨著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和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的相繼成立,作為構筑我國金融安全網的重要一環,存款保險制度提上議事日程指日可待。應該說,在銀行業對外開放程度大大加強、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日益完善的今天,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對于完善我國市場經濟制度、促進金融體系穩定發展和提高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意義重大。
點評人: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
10 國資委宣布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購股票匯金公司增持工、中、建三大行股票
9月18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國資委一貫強調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要成為推動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積極力量,在股市低迷時期,國資委將支持央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增持其控股的上市公司股份,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同一天,中央匯金公司宣布為支持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發展,穩定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將在二級市場自主增持工、中、建三大行股票。9月23日,匯金公司正式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三大行股票各200萬股A股,拉開了增持序幕。
數據顯示,從9月23日至11月28日,匯金公司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避開上市公司業績快報或定期報告發布前這一不得增持的時間段,輪番對工、中、建三行A股進行增持。據初步測算,匯金公司在此期間用于增持工行A股的資金約為7.63億元、增持中行A股的資金約為1.77億元,而增持建行的資金約為2.77億元,累計投入資金總計達12.17億元。匯金公司持續的大幅增持行為,在市場低迷期間穩定了工、中、建三行的A股價格,并借助這三只股票在上證綜指中的巨大權重,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大盤頹勢,維護了市場的穩定。
點評:
上市公司回購股票,大股東增持股份,本是資本市場尋常之事,然而在非常時期,卻成為政府借道穩定市場的非常舉措。
隨著美國次貸危機不斷蔓延,“金融海嘯”使全球股市風雨飄搖,新興市場國家首當其沖。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卻大舉進行海外擴張,海外資產增加達3.56萬億美元,為歷年之最。新興市場國家成為資本的避難所,當年資本凈流入6700億美元,是此前歷史紀錄的2.5倍,經濟過熱、市場泡沫由此產生,也為隨后“金融海嘯”肆虐埋下禍根。進入2008年,資本流入放緩并出現逆轉,主要發展中國家經濟金融動蕩。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方陣的領頭雁——“金磚四國”的股市都被腰斬,各國政府紛紛出招救市。次貸危機爆發的7月,美國限制賣空主要金融股,市場始料未及。
在國內、國際多種因素作用下,中國資本市場牛市終結,股指不斷下跌,到9月份已跌去一半。中央果斷出臺穩定市場的“組合拳”,其中中央匯金公司的入市尤為引人注目。匯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份,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匯金公司已先后注資14家金融機構,在推動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維護金融穩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次匯金公司在非常時期入市,同樣功不可沒,也是履行維護金融穩定職能的體現。因為工、中、建三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主力軍,均采取A+H的上市模式,也是A股的大盤股,匯金公司入市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緩解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起到了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的作用。
匯金公司入市也給我們帶來思考,即有必要建立非常時期干預市場的應急機制,以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相信匯金公司此次的經驗,會給我國探索制度化、透明化的應急機制留下寶貴的財富。
點評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 丁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