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年,郵電部電信總局與美國商務部簽訂中美雙方關于國際互聯網的協議,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的建設開始啟動。因此1995年的中國,出現了第一批投身互聯網行業的先行者。同時,民族品牌開始“收復失地”,與國際品牌進行著激烈的戰斗。
商業大事記
●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成立
●紅高粱快餐店挑戰麥當勞
●劉永好兄弟成為《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首富
●秦池當上央視標王
●王!按蚣佟
1995: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
1995年5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瀛海威成立,最初的發起人主要有張樹新、姜作賢、劉杰等人。擁有媒體從業經歷的張樹新顯示了在宣傳推廣上的卓越能力,瀛海威迅速獲得了驚人的知名度。據當時的媒體報道,瀛海威“就像傳教士布道一樣,向中國人宣講何謂Internet!
張樹新的目標是做中國首批的互聯網接入商(ISP)。但是,當時市場環境遠未成熟,中國全部上網人數還不到8萬人。次年1月,號稱中國第一個全國網的ChinaNet才正式開通。在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并不知互聯網為何物時,除了ISP外,瀛海威還要是肩負著培育市場的Internet概念的“普及商”,并要負責內容制作,充當ICP的角色。
1996年9月,中國興發集團對瀛海威進行投資,瀛海威的總股本變為8000萬元。在強大的資金支持下,這個小公司迅速成長為中國互聯網的標桿。當年底,瀛海威已經成為北京知名的ISP。瀛海威更大的夢想是構建一張大網,這個宏大理想曾被視為將“書寫著中國ISP傳奇”。但是,不成熟的市場環境很快讓瀛海威見識到自己面對的困難。
拿到8000萬元投資后,張樹新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組建自己的網絡。瀛海威以重金租用了兩條通信線路,一條是衛星線路(VIST),一條是國家數據專線(DDN)。公司上下一心,夜以繼日地建網。在瀛海威的計劃里,1997年要在全國建起20個城市結點,1998年達到40個,讓這些城市的用戶可以自由漫游。不過,即使不算通信線路的費用,每個結點的開辦費用都在200萬~?300萬元,8000萬元其實花不了多久。
1997年春天,全國大網和上海、廣州等8個城市的結點開通。但是,中國電信的一記重拳,讓瀛海威的這些努力幾乎立即付之東流。同年,中國電信進入互聯網絡接入市場。它并不提供任何內容,也沒打算培育市場,但低廉的Internet訪問價格就足以使瀛海威的“大網”身價暴跌。在中國電信的擠壓下,到年底時,瀛海威已經出現巨虧。
當然,張樹新的冒進和對市場的樂觀判斷,讓瀛海威雪上加霜。事后有媒體評價說,張樹新對企業形象宣傳游刃有余,當企業轉入實質性經營后,卻明顯后勁不足。有人評論說,張樹新始終沒有明白,老百姓究竟需要一張什么樣的網。
1998年6月,由于虧損嚴重,并且后繼資金匱乏,大股東興發集團與張樹新產生沖突。危機四伏中,張樹新黯然宣布辭職。2001年,瀛海威開始大量裁員,公司的業務發展一直舉步不前。至此,它開始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三年后,一代互聯網先鋒瀛海威徹底從人們的視野中無聲地消失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