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中國首家由政策性銀行轉型而來的商業銀行浮出水面。昨日上午九點半,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開行股份公司”)在北京正式掛牌成立。原國開行行長陳元、交通銀行(601328,0328.HK)前董事長蔣超良分別擔任國開行股份公司董事長和行長。
大國企爭當戰略投資者
國開行股份公司承繼原國開行全部資產、負債、業務、機構網點和員工,注冊資本為3000億元。財政部和中央匯金公司分別持有國開行股份公司51.3%和48.7%的股權,財政部成為第一大股東。據財經網報道,這也是國開行股份公司的正式成立時間此前一拖再拖的一個技術原因。
國開行股份公司董事會由15名成員組成,匯金、財政部、國開行分別在其中占據4席,另設3名獨立董事。
國開行的改革一直備受關注。央行從2005年開始著手研究國開行商業化改革方案,2007年12月31日正式確定由匯金公司向國開行注資200億美元。今年2月,國務院批準了國開行改革實施總體方案。但隨后,該行改革進程中出現了一些負面聲音,使得該行股份公司掛牌時間拖延至今。
今年6月初,該行副行長王益因多年來在證券市場的違法違規活動而被“雙規”。隨后,國家審計署公布,在2007年下半年對該行進行的審計中,發現該行部分信貸業務存在風險,同時發現違規發放貸款91.04億元,被挪用貸款245.72億元,其中58.41億元貸款違規進入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此外,國開行大筆增持英國巴克萊銀行的努力也遇到政府阻力,最終作罷。
如今伴隨著喜慶的掛牌氣氛,一切似已云消霧散。
據財經網報道,根據計劃,國開行計劃在H股和A股實現兩地上市。國開行目前正在遴選戰略投資者。目前報名者踴躍,大型國企居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此前已表態,將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國家開發銀行。
“以國開行現有的財務狀況,啟動上市后,估計一年內就能完成上市,即使是在目前慘淡的市道下。”一位投行界資深人士表示,“然而,國開行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如何向投資者解釋它的盈利模式新故事。”
暫不能吸收居民存款
在這個新故事里,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國開行未來的資金來源問題。
這在股份公司掛牌當天有了明確說法。據財經網報道,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根據銀監會關于國開行改制設立的批復宣布,國開行轉型后獲取資金的范圍有所擴大,可以通過吸收居民儲蓄之外的公眾存款、發行金融債等籌集資金。
“國開行不能吸收居民存款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國開行主要做中長期貸款,這和多為短期的居民存款存在期限上不匹配。”某金融專家說。
可查的資料顯示,國開行于1994年成立,為三大政策性銀行之一,系國務院直屬的具有國家信用的開發性金融機構,負責為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國家重大項目的建設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長期以來,倚賴國家信用,國開行在中國債券市場中是僅次于財政部和央行的第三大發債主體,其債信評級和擔保評級一直為最高級別AAA,融資能力強,融資成本低,目前國開行金融債券存量占全國銀行間市場債券存量的20%。
資金來源新迷局
根據最新批復,國開行在享受國家信用方面,獲得了過渡期安排。國開行掛牌前發行的存量人民幣債券風險權重全部為零,掛牌后新發行的債券風險在2010年底前為零,2010年后由銀監會按市場化原則另行研究確定規定。此外,國開行提供的擔保業務的風險權重,則從即日起按商業銀行確定。
問題隨之而來。
一旦過渡期結束,已轉為商業銀行的國開行發行債券的信用評級,顯然不會再和以前一樣和國債同等級別,商業銀行持有國開行債將占用其資本金,這會造成商業銀行未來對新增國開行債的持有欲望下降,進而導致國開行發債的資金成本上升。目前商業銀行的債權風險一般為20%左右。這意味著,到2010年后,國開行的資金成本會驟然上升約20%。
國開行用什么去彌補這塊上升的資金成本,又能否籌集到未來需要的必要資金,這都是需要回答的關鍵問題。
已有業內專家指出,過渡期后,與其他商業銀行相比,國開行勢必面臨諸多挑戰。營業網點少,客戶資源有限,業務品種過于單一,工作人員的市場化運作經驗較淺,中間業務占比較低,都將使國開行的商業化運作之旅難言順利。
陳元則表示,國開行探索了市場化方式支持發展、防范風險的有效路徑,未來還將繼續發揮國開行在中長期投融資的優勢和作用。按照國開行的商業化轉型方案,除設立集團性質的銀行股份公司外,還將另設兩大子公司,分別負責直接投資和投資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