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做出了將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決定。也是在這一年,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新生走進大學校門。
商界大事記:
●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
●吳仁寶、禹作敏、魯冠球創業
●可口可樂、大眾進入中國
●榮毅仁創辦中信
1978:可口可樂進入中國
開放前的中國,在后來的可口可樂(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奇偉眼中只有4種顏色——“藍色和綠色的中山裝,橙色的桔子水,再就是鮮紅的國旗。”而在中國開放剛剛破題的1978年,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就是,被認為代表“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方式”的可口可樂被允許進入中國。
這必須從其后曾任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第二任首席談判代表的佟志廣在美國的經歷說起。1972年,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佟志廣開始了他的駐美工作歷程。同年,可口可樂公司在北京王府井街口的北京飯店里設立了臨時辦事處。1976年的一天,當時的可口可樂總裁來到駐美聯絡處商務處,向佟志廣表達了一個愿望,向中國出口可口可樂,并且希望能在中國建立可口可樂的灌裝廠。
對于佟志廣來說,可口可樂并不陌生。1948年以前,可口可樂在上海等地已經可以見到,佟志廣在那時就嘗過了這種喝來有點像止咳糖漿的“汽水”。不過,1949年可口可樂退出了中國市場。考慮到當時國內的實際形勢,佟志廣告訴對方,現在想進入中國還“為時太早”。他向對方解釋,對于解放后出生的中國人來說,他們只在電影里見過美國的可口可樂,而當時的可口可樂又總是和美國兵聯系在一起。特別是朝鮮戰爭之后,其形象已經不是一種飲料那么簡單。
1978年12月17日,中美雙方發表《中美建交聯合公報》,宣布“中美雙方商定,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當時在中國主管事務的是可口可樂亞太分部的一個叫亨達的美國中年人,第二天,亨達與中國糧油集團簽署了一份合同,獲準向中國出售第一批瓶裝可口可樂。根據當時的協議,可口可樂公司獲準以補償貿易的方式及其他支付辦法,向中國主要城市和游覽區提供可口可樂制罐及罐裝設備,在中國設立專廠裝罐裝瓶,并在中國市場銷售。在罐裝廠建立之前,從1979年起,由中糧公司采用寄售的方式先行銷售可口可樂飲料。合同是在外貿部大院(與北京飯店斜斜相望,僅隔著一條長安街)簽訂的,外貿部長李強在批復中加了一條:“僅限于在涉外飯店、旅游商店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