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年,鄧小平在全世界尋找振興中國企業的榜樣。1月,他出訪美國。結束訪美后,2月7日抵達東京。與此同時,國民經濟開始向輕工業轉型,國務院出臺了鼓勵輕工業發展的文件,在稅收、招工等六個方面進行適度的傾斜。外匯管理總局和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也在這一年成立。
商界大事記:
●全聚德和平門烤鴨店開業
●袁庚創辦蛇口工業區
●以“放權”為主題的國有企業改革
●年廣久注冊“傻子瓜子”商標
●上海出現第一家民營企業和第一則廣告
1979:“傻子瓜子”引發雇工大討論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注釋第43條,這樣解釋“傻子瓜子”:指安徽省蕪湖市的一家個體戶,他雇工經營,制作和銷售瓜子,稱為“傻子瓜子”,得以致富。
1979年對中國來說,是經濟細胞的復蘇之年,各種現代經濟的元素開始被一一啟動和復用。而在安徽蕪湖,一個目不識丁、自稱是“傻子”的小商販給全中國的理論家出了一道天大的難題。
42歲的年廣久在當地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是個文盲,7歲開始在街巷撿煙頭掙錢,9歲做學徒經商,十幾歲接過父親的水果攤開始持家。1963年他因“投機倒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出獄后為了維持生活,年廣久炒起了瓜子。他不知從哪里偷學了一門手藝,炒出來的瓜子竟非常好吃,一磕三瓣,清香滿口,慢慢地出了名。這一年,他想給自己的瓜子起一個名字,想來想去突然想到,他的父親被街坊稱為“傻子”,他自小也被叫成“小傻子”,于是索性叫個“傻子瓜子”得了。
由于炒得一手好瓜子,年廣久居然請了12個雇工。按照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的經典論述:“雇工到了8個就不是普通的個體經濟,而是資本主義經濟,是剝削。”那么,這個小商販究竟算不算剝削,算不算資本家呢?于是,一場帶有濃烈意識形態特征的大辯論開始了。這場大辯論一直持續到1982年,當時瓜子工廠已經雇工105人,日產瓜子9000公斤,賺的錢據說已過100萬元了,但關于“個體戶到底雇幾個人算是剝削”的爭論卻還塵埃未定。最后還是鄧小平一錘定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討論會上,鄧小平建議對私營企業采取“看一看”的方針,他當時便舉到了年廣久的例子。
事實上,在當時中國,年廣久絕非孤例。對于剛剛開業的10萬工商戶來說,雇工數量是否應該限制,到底能不能超過8個,已經從一個抽象的理論問題直接衍變成了實際難題。在廣東高要縣,一個叫陳志雄的農民承包了105畝魚塘,雇長工一人,臨時工400個工日,當年獲純利一萬多元,這在當地引起一陣激辯。在廣州,一個叫高德良的個體戶,下海創辦“周生記太爺雞”,做了不到半年就雇了6個幫工,被社會上指責是剝削,他很不服氣,寫了一封長信上書中央領導人,反映放開雇工等問題……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一個小小的商販竟能掀起如此爭論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日子里,私營經濟在很多人眼里還是地地道道的“資本主義尾巴”。年廣久因為鄧小平的親點而名留中國改革史。而在對待民間企業的政策上,這僅僅是第一道撕開的小口子,一道很小很小的,卻決定了中國企業命運的小口子。在政策上,真正去掉對雇工數量的限制,還要等到1987年,在那一年的中央5號文件中,私營企業的雇工人數才被徹底放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