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8年11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從2月份CPI同比上漲8.7%,到11月回落到2.4%,今年的物價曲線猶如過山車
11月份CPI同比上漲2.4%
PPI同比上漲2.0%
本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朱劍紅)據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信息,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2.4%。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2.9%;食品價格上漲5.9%,非食品價格上漲0.6%;消費品價格上漲3.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3%。從月環比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10月份下降0.8%。1—11月份累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3%。
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2.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4.7%。在工業品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0%。
宏觀調控措施得力
2008年,經濟熱點此起彼伏,其中,起伏最大、最牽動人心的是物價。
進入2008年,物價承接上年走勢繼續看漲:肉漲、菜漲、米漲、油漲、煤漲……把2月份的CPI一舉推到了8.7%,達到今年月漲幅的最高值,并連續3個月保持在8%以上。從5月份開始,物價漲幅開始回落并逐步加快,到11月份,CPI漲幅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回落到了2.4%。在7個月的時間里,從8.7%到2.4%,物價曲線猶如過山車,高也高得令人眩暈,落也落得讓人目瞪口呆。
物價漲幅連續7個月回落,首先是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作用下,價格上漲的“罪魁禍首”被勒住了步伐。
眾所周知,食品價格占我國CPI的權重在33%左右,食品價格走勢會對CPI走勢產生較大影響。始于去年5月的這輪物價上漲,食品類價格為重要推動力,稱得上“罪魁禍首”。2007年全年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2.3%,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4.1個百分點,占全部漲價因素的85%。2008年也不例外,就拿1月份來說,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2%,其中豬肉和蔬菜價格分別上漲58.8%和13.7%,而非食品類價格僅上漲1.5%。
針對物價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所帶動這一特點,從去年開始,政府宏觀調控就把主要著眼點放在發展生產、保障供給上。今年以來,有關部門繼續抓緊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糧食、油料、生豬、奶業生產發展的各項政策,并加大了價格管理和調控工作的力度。針對年初一些企業趁機哄抬價格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啟動了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對部分重要商品實行提價申報和調價備案制度。同時,為保證國內糧食供給,國家還對糧食出口加征了關稅。
持續一年的宏觀調控措施逐漸顯現效果,今年夏季以來,肉禽蛋以及蔬菜等季節性農產品的價格漲勢都有所緩解。此外,今年糧食又獲大豐收,成為促進食品價格回落的利好因素。今年食品價格漲幅在2月份達到23.3%的高峰,到5月份回落到20%以下,到9月份又回落到10%以下,到11月很快降到5.9%。可以看出,食品價格的變化較大地影響了今年CPI的變化。
輸入型通脹壓力減小
2007年,受世界經濟持續增長、全球流動性過剩、美元貶值、國際投機資金炒作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不僅原油價格大漲,鐵礦石價格也上漲了95%,電解銅價格上漲40%,鋁土礦價格上漲30%。糧食價格也不例外,小麥兩年累計上漲近兩倍,玉米上漲一倍多,大豆上漲近一倍。這導致全球無論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通貨膨脹。由于中國的石油、鐵礦石、硫磺、有色金屬、大豆、食用植物油等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所以,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直接影響著國內市場價格,2007年中國通貨膨脹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輸入型通貨膨脹。
今年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世界經濟腳步大大放緩,國際市場的大宗商品價格明顯回落。最具代表性的是原油價格,從140多美元直落到40多美元。這種狀況無疑減輕了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PPI(生產資料價格)的走勢就頗能看出這種關聯。今年PPI的漲幅水平持續保持在CPI之上,7月份曾一舉沖上10%。但到11月份就迅速降到2%。
最后,從統計的角度看,上半年的物價漲幅中,翹尾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下半年CPI翹尾因素的減弱也是物價回落的成因之一。這種趨勢在年初就被統計界人士指出:“今年物價將是前高后低。”
今年只剩下半個多月的時間,根據目前的情況,由于世界金融危機尚未見底,對我國經濟還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12月份物價下降的走勢已基本可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