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覃羿彬
“我們管理的資產達200億美元,而持幣高達70億美元——中投的現金應該比我們多一點,應該可以拿點出來現在購買資產。”言畢,對沖基金Avenue Capital Group的主席兼CEO Marc Lasry望了中投董事長兼CEO樓繼偉一眼。后者眼望前方,沒有回應對方的打趣和聽眾心領神會的笑聲。
這是在12月3日舉行的克林頓全球倡議亞洲會議的一幕。在主題為《展望:應對金融危機》的圓桌會議上,摩根士丹利亞太區主席斯蒂芬·羅奇和Lasry就目前的市場資產價格無法回升的原因大唱雙簧。
后者認為,若包括自身和中投在內的投資者,此時重返市場,將能維穩價格,股票市場也會在目前觸底的情況下重拾升規。
面對期待,樓繼偉的回應是,中國無法拯救全球市場,而發達國家政府對外國投資者的歧視和不公平的注資方案,將進一步加大此時中投對外投資的風險。“因此,我們沒有信心現在進行海外投資。”
爭議觸底論
“我可以說市場已經到底了。”Lasry在臺下的笑聲中保持微笑,即使缺乏幽默感的聽眾,也應該發覺他對自己的判斷有所保留。
“但需要時間來回復,也許是3個星期,也許是3個月,也許是6個月。”這位專長于債務投資的執行官表示,出于穩健考慮,將把其管理的70億美元分拆成十份,每個月投入一份。“除非你堅信美國將陷入徹底的衰退,否則,現在的市場估值已經非常低了。”他的預測是,美國只有10%的風險會陷入全然的衰退。
為此,他提倡基金經理們要采取更積極的造市行動,因為其預期在樂觀圖景下,銀行業將于2009年二季度重新開始資金拆借,而美國消費者也將重新扮演他們作為經濟支柱的角色。
“但機構投資者卻在此時畏縮不前,不愿意投資,于是,市場也就無法反轉。”位置被安排在樓繼偉、Lasry旁邊的斯蒂芬·羅奇,卻對樂觀的論調大潑冷水。“也許美國不會陷入全然衰退,但也許會進入如日本般的‘失去的十年’,甚至是‘失去的二十年’。你無法說服中投等機構在此時入市。”他對Lasry說。
他指出,“美國現在破滅的最大泡沫,是消費泡沫。美國的實質消費已經連續下跌了兩個季度,前所未有,情況不容樂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Haas商學院教授Laura Tyson亦表示,美國經濟的衰退很可能是L形,即急速崩潰后,長期保持萎靡。
在上述發言或明或暗的追問下,樓繼偉的回應是,中國無法拯救世界,只能救自己。“中國人口眾多,經濟規模不大,自身面臨一系列問題,能解決好內需不足和生產衰退的挑戰,已經是對世界經濟最大的貢獻。”
他的解釋是,中國需要進行大量的改革,方能提升內需,而這不可能在一兩年內達成,因此,“在嚴重依賴外部需求的情況下,其實中國也只能等待西方消費者重新掏錢消費。”
質疑救市規則
但這也不是中投采取保守策略的根本原因。在Tyson重提發達國家經濟學者此前提出的易權論(她認為,應該給予中國在世界銀行等金融協調組織中更大的話語權,以換取中國協助全球市場走出陰霾)后,樓繼偉承認,其實中投的情況還有余力。“對比一些被政府要求撤銷海外投資,將資金轉回國內的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中投并沒有被授意暫停海外投資,情況還算好”。
他的話鋒隨即轉向西方的救市方案。“盡管無意參與到公眾關注的一些熱點投資案中去,但我們的確關注被低估的資產價值,說到海外股權投資問題,政策是一個風險。”他特別提到了中投在2007年5月收購了百仕通30億美元股份,并于同年12月再斥資56億美元收購摩根士丹利近10%股權的例子,“現在我們已經不敢再這樣做了”。
他解釋稱,從不少發達國家出臺的對問題機構的注資擔保方案看,各國政府只保障問題機構債權人的利益,犧牲了外國投資者的利益。
一些與會人士會后私下猜測,樓繼偉指的或許包括中國平安在富通集團上的嚴重失利。據悉,比利時政府在10月初斥資47億歐元收購富通51%的銀行資產,幾天后將75%的股權出售給法國巴黎銀行,隨后法巴再以57億歐元收購富通的比利時保險業務。在這個過程中,平安作為富通原本的最大單一股東,完全被排除在外。
至于投資摩根士丹利的中投,由于前者與三菱日聯達成協議,由三菱日聯斥資90億美元收購其21%優先股,中投亦從第二大單一股東再降一級(原來的第一大股東是道富環球)。
“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股權投資,世界銀行旗下的多邊擔保機制,可以保證一旦外國投資者受到不公平對待時的追溯賠償權利,但我問過世行,對發達國家的投資,則不能享受這種保護。他們的解釋是,因為過去認為對發達國家的股權投資,是沒有(政策)風險的。”樓繼偉說。
他還質疑,美國等各國政府,針對問題金融機構的注資,從效果上看,是汰強留弱。“狀況不好的機構,紛紛坦然接受政府注資,而基本面更好的機構,因為不愿意接受政府注資,反而在市場上處于缺乏資源的境地。”
他進一步表示,現在仍無法斷言如雷曼兄弟般的巨型機構的崩盤期已經結束,加上政策的不明朗,大大影響所投資的資產之價值,因此,將保持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