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緣于衍生產品的發展和監管完全脫節,導致經濟出現大問題。但是,這畢竟是發展中的問題。
如果沒有資金杠桿,人類便沒有現代銀行制度;如果沒有衍生產品,人類的經濟活動和金融活動就失去了許多發現價格和規避風險的工具。金融創新作為一種探索,有成功,也會有失敗。人類歷史上發生過多次銀行危機,但銀行不僅沒有消失,還越來越壯大;股票市場也多次崩盤,但各國的股市仍然在波動中百折不撓地發展。
泡沫經濟能夠催生財富,也能毀滅財富,它往往造成社會財富的大規模重新分配,很不公平,也很不公正。但其發生和破滅的結果,也并不是完全負面的。過去幾年,在美國金融創新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泡沫,但它的實體經濟,特別是高科技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美國的經濟泡沫需要看兩面,它在帶來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滿足于在道德層面批判華爾街的貪婪,是不夠深入的,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僅以隔岸觀火,甚至幸災樂禍的心態看待這場危機,不僅學不到經驗,而且可能會失去機遇。中國應在認真吸取美國金融危機教訓的同時,充分理解和肯定金融創新的探索性意義。盡管這次“金融海嘯”可以說是一段時期金融創新的慘敗,但人類的金融創新是不會停止的。
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千萬不能忘記中國取得的成就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經過一個多世紀艱難摸索,才找到的富國強國之路;市場經濟是在飽嘗計劃經濟的貧困落后,痛定思痛之后認定的奮斗目標,絕對不可因金融危機的風浪而動搖。
——在改革開放30周年經濟學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本報記者 姜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