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大權 發自上海
2008年9月26日,前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副司長、現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鄧湛已被檢察院正式批準逮捕,商務部于當日正式下達通知,免去其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一職。
據消息源透露,此案與之前商務部條法司正司級巡視員郭京毅受賄一案有關。就此,本報記者于9月28日致電商務部信息化司新聞處,該處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他們正在向紀檢部門核實,相關情況目前不便作具體說明。
這是距與商務部條法司正司級巡視員郭京毅被“雙規”僅僅一個多月后,又一位商務部官員失足落馬。
業界認為,對于現行外商投資及并購領域的審批體制,中國政府已經開始察覺其內在漏洞,而一條隱藏于外商投資審批體制下的潛規則正隨著郭、鄧案情的不斷透明化而逐漸顯現。
立法執法一體化
留下權力尋租空間
其實,知情人士透露,今年8月13日郭京毅被“雙規”的當天下午,鄧湛即被中央紀委有關人員叫去談話。但因為鄧身體欠佳,需要醫治,有關部門對其采取了監視居住。隨著案件調查的深入,鄧湛涉嫌腐敗犯罪的證據越來越清楚,北京市檢察機關有關人員遂將鄧從醫院的病房中帶走。
知情者稱,鄧湛被捕主要是涉嫌收受巨額賄賂。其行賄者名單中,就有跟郭京毅同案被捕的北京思峰律師事務所(下稱思峰所)主任張玉棟、原思峰所律師劉陽等人。
據了解,現年61歲的鄧湛,自1982 年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即進入商務部(原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工作。1991年起歷任副處長、處長、副司長,直至2007年4月年齡到限。經商務部推薦,年齡到點退休的鄧湛,自去年7月初,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通過決議,被增補為協會副會長,負責日常工作。值得一提的是,鄧湛是商務部中少有的非中共黨員人士,并且其妻女均早已定居國外。
據了解,鄧湛自進入商務部,就一直從事外資工作,對外商投資業務相當熟稔,他曾是商務部主管外資、并購的副部長的秘書,頗獲賞識。在鄧湛任外資司副司長期間,曾力主“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直銷體系”,在其任內,美國一著名的傳銷公司在中國大陸境內獲得首例直銷牌照。
鄧湛還兼任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其業務專長是“外商投資中的企業設立方式及各項管理”,主要業務成果則是“參與制訂外商投資有關法律法規,如:合作法及實施細則,補償貿易管理辦法,外商投資產業政策等;主持制訂有關法規如:創業投資企業暫行規定,投資性公司暫行規定,外商投資上市公司有關管理辦法;服務貿易領域(電信,商業,旅游,運輸,中介服務等)法規規章制訂;指導審批重大外資項目”。
另外,在涉及外資并購的商務部、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工商總局(其內部負責機構為外資局)、國家發改委、國資委等相關審批部門中,一個并購項目能否獲得通過,商務部的態度最為關鍵。而在商務部中,發揮主要作用的部門就是鄧湛、郭京毅分別任職的外資司和條法司。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郭京毅、鄧湛在外資并購領域浸淫多年,而從事外資法律事務的律師張玉棟、劉陽人同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工商總局外資局等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業務往來頻繁,交情也頗深。知情人士稱,郭京毅、鄧湛、張玉棟等人利用外資審批各項環節中的尋租空間,結成腐敗利益聯盟。該知情人士還透露,鄧湛曾收受張玉棟的房產賄賂,鄧的女兒在美國讀書的相關費用則由一些外國大公司承擔。
顯然,部門立規概念模糊,既是立法者又是執法者的雙重身份在客觀上留出了回旋的空間,而這空間一旦在監管不足的情況下,就很容易演變為權力尋租的空間。
遏制潛規則還需加強監管
其實,在郭京毅被“雙規”之后,業界人士就開始擔心處于高層的立法部門由于監管不足而出現的權力尋租空間的存在。
然而,另一方面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近年來,隨著全國各地招商引資的不斷升溫,各地政府都希望能夠招外資,并且不遺余力地招大的外資項目和外資企業。同時各省也在不斷放開外商投資的審批權限,這同樣讓人擔心在外商投資過程中地方審批部門可能出現的權力尋租現象。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按規定,一億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資需報商務部審批,一億美元以下投資則由各省外經貿廳審批,地級市則有3000萬美元的審批權限。但按照上述的操作方式,一天之內,外資就可以把1000萬甚至幾千萬美元的資金打進來,如果多成立幾家這樣的公司,上億美元的資金就可以輕松繞行商務部進入境內。”
在該人士看來,各個地方省級部門對商務部外資審批職能的威脅,已經使國家賦予商務部外商投資審查的職能形同虛設,他覺得這絕非危言聳聽。該人士還作了舉例說明,由于《關于外商投資的公司審批登記管理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執行意見》和《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等法規,只是部門規章,一方面無法威懾到省級的地方部門,另一方面,一旦真的出了問題,在司法上產生訴訟問題,法院依據原來全國人大通過的法律,對部門規章也是可以不認的。”因此,地方分權與審批分散同樣是外商投資過程可能出現權力尋租的另一個環節。
在采訪過程,很多人認為要遏制外商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權力尋租現象,不僅要從立法源頭上加以完善,同時更需要在執行環節上的給予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