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張敏懿
一個地方,如果沒有企業的大發展,就不會有經濟社會的大發展。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國企改革在西部小省區寧夏已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并正在成為推動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力量。
國企改革碩果累累
資料顯示,寧夏區內包括寧夏煤業集團公司、美利紙業集團公司、西北奔牛集團公司、商業集團公司、西北軸承股份公司、寧夏建材集團公司、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長寧天然氣公司、大古鐵路公司,以及發電集團公司和青銅峽鋁業集團公司的部分資產已與多家中央企業完成重組或聯合,重組后的新公司僅神華寧煤集團、寧夏建材集團和中色(寧夏)東方集團就引入投融資200多億元;同時也完成了吳忠儀表股份公司、建設集團公司和綜合投資公司等幾家區內企業之間的重組。根據相關測算,上述多家區內外國有企業重組及轉讓事項涉及資產總額近380億元。
根據相關測算,上述多家區內外國有企業重組及轉讓事項涉及資產總額近380億元。據寧夏國資委主任黃宗信介紹,寧夏醫藥集團公司、房地產開發集團公司、水務投資集團公司、擔保集團公司、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公司等一批企業的重組工作也在加緊進行,有望年底前掛牌完成。
與2003年寧夏國資委剛成立時相比,截至2007年底,監管企業戶數由24戶減少到16戶,而資產總額增長了75.9%,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1.24倍,利潤總額增長了7.5倍。2008年8月底, 16戶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1351億元,同比增長25.7%;凈資產290億元,同比增長20%;主營業務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22.3%;完成增加值92億元,同比增長48.2%;實現利潤總額28億元,同比增長1.8倍;上繳稅金總額18億元,同比增長23.8%。
截至目前,寧夏1800戶國有企業已改制1700戶,改制面積達到94%,其中630戶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面達到95%。通過地方國企與中央企業以及地方國企之間的重組,部分地方國有企業擺脫了困境,而最重要的是經過調整,寧夏國有資本已進一步向優勢行業、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產品等關鍵領域集中。
國資監管任重道遠
國資委是黨的十六大之后新設立的部門,國資監管工作極具探索性、挑戰性和風險性。為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監管水平,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幾年來,寧夏國資委一直把立規矩、抓規范作為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堅持依法監管,用制度管資產、管人和管事。尤其是2008年以來,本著“依法監管、簡易可行、注重實效”的原則,寧夏國資委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和嚴格審計工作的通知》、《關于規范企業國有產權變動有關事宜的通知》、《關于自治區國資委監管企業國有產權代表履行職責有關問題的通知》等10個文件,建立完善“任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遞、監管層層到位、責任層層落實”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體系,聚焦了全國同行的目光。
在寧夏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強調,要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加快國有資產監管制度體系建設,推動國資監管工作科學化、法制化,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監管和經營的有效形式,力爭使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更符合出資人要求,更符合企業發展實際。
寧夏國資委主任黃宗信表示,國資委的監管對象日趨多樣化,既包括地方全資和控股的國有企業,也包括聯合、重組后參股的中央企業子企業和改制后的國有參股企業等,地方國企與央企重組并不意味著國資委職能和作用的弱化,機遇和挑戰都前所未有,壓力不小,責任不輕松。
一以貫之 跨越發展
2008年,寧夏將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采取多種有效形式,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資源配置,力爭早日實現寧夏醫藥集團公司、寧夏物資集團公司等更多的企業與中央企業重組,引進更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提高企業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努力實現寧夏國有企業跨越發展。
正如黃宗信所表示,寧夏作為連接大西北和中東部地區的要地,寧東重化工基地和蒙西、陜北重化工基地聚集在一個區域,與眾多央企的全國性戰略布局和產業延伸帶吻合。中央大型國企選擇與寧夏國企聯合,本身也說明寧夏國企在區位競爭中的優勢。寧夏經濟總量少,產業規模小。因此,與優勢的大型國企的“聯姻”之路,寧夏將一以貫之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