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產業化、農民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村改革不斷深入
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市場化改革,讓行政命令指揮農業生產漸漸淡出了歷史。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立了農戶自主經營的市場主體地位。
在中國農村進入新一輪改革發展的今天,中央又作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戰略決策,決定把25億畝集體林地承包到戶。在實施林改的地區,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公家林”成為“自家林”,農民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效益明顯提高。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農業經營越來越面臨著分散的小生產與全球大市場的矛盾。黨的十六大以來,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發展,使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長,農民組織化和農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豐富了雙層經營體制的內涵。農業發展要實現“第二次飛躍”,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截至2007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達到17萬個,帶動農戶9511萬戶,占全國農戶總數的38.4%,年戶均增收1649元。同時,以“公司+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為主的龍頭企業帶動型,以“合作社+農戶”、“專業協會+農戶”為主的中介組織帶動型經營模式蓬勃發展。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意味著我國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的最后一個堡壘被攻克。今后的改革,將繼續加強和改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大力促進農民增收減支,逐步理順農產品價格,兼顧消費者承受能力和生產者利益,使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農村改革,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記者 張 毅 趙永平)
改革開放30年:得到的、失去的、夢想的
改革開放30年:全國人大審議通過近400件法律
改革開放30年:“農民工”變“新市民”
改革開放30年:“以前是能省則省,現在是想花就花”
改革開放30年: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