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扭轉企業艱難與稅收增長這種倒掛局面?
郭新民的印染廠今年利潤負增長,可另一方面上繳的稅額卻在大幅上升,不僅是他一家企業陷入了這種尷尬,再來看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自去年二季度以來,國內GDP增長幅度已連續4個季度下滑,與此同時全國稅收反倒依然保持了強勁增長,2008年上半年稅收增幅達到了30.5%,創下本世紀以來中國半年稅收收入增幅之最,如何扭轉企業艱難與稅收增長這種倒掛局面?減稅的呼聲越來越高漲。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現在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就是過重了,如果咱們的宏觀政策,如果要調整不好的話,中小企業就有可能是第一批的犧牲者。”
李煒光,是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從2006年他就開始呼吁減稅,在多家媒體上發表了《減稅是個好政策》、《中國呼喚輕稅政策》等一系列文章,在他看來,民眾親身感受到的稅收負擔已經是一種“稅痛”。
李煒光:“如果稅負是合適的,那么誰也沒有異議,但是稅如果過重的話,已經影響了這個企業的正常的生產經營,如果影響了甚至居民的個人的生活,那就變成一種稅痛了。”
而認為目前我國稅收并不算重的學者也不在少數,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就認為稅負輕重與否要看宏觀稅負,而不是盯著某一種稅。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主任朱青:“從宏觀的情況來看,中國去年的稅收,整個占GDP的18.5%,跟其它的國家比,都是偏低的。”
學者們的觀點不盡相同,那么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主對稅負實際感受究竟如何?我們欄目特別聯合新浪網、和訊網進行了網上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68%的企業今年上半年毛利率為10%以下,89%的企業凈利率比去年同期下降,90%的企業凈利率為10%以下,其中45%的企業是虧損的,而稅收總和占企業稅前利潤比重超過30%的比例為57%,認為企業的稅收狀況和經營的承受能力相比屬于稅收過重或較重的占到了95%,而認為中小企業的稅收應該下調的也是95%。
看來,絕大多數的網民是認為稅收過高,并支持減稅的。
那么我國的稅收在國際范圍內來看,到底算不算高?記者采訪了國際知名的會計公司——普華永道的專業稅務人員。
普華永道中國國際稅務部主管合伙人黃富成:“我覺得中國的稅還不是很重的。”
黃富成是普華永道中國國際稅務部的主管合伙人,曾經在加拿大工作過十年,香港工作過七年,有豐富的國際稅務經驗,由于增值稅在我國總稅收中超過了40%,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稅種,黃富成為記者詳細分析了我國增值稅的水平。
黃富成:“如果增值稅的話,中國現在在亞洲來講它基本上是差不多是最高了,跟日本、跟新加坡比較,它都非常高,但如果你跟歐洲的那些國家來比,他們大概都在20%以上,所以中國現在(增值稅)17%,也不可以說很高。”
在普華永道提供的增值稅對比清單里,記者看到,日本的增值稅率為5%,新加坡為7%,中國香港為0;而歐洲國家增值稅相對偏高,法國19.6%,德國19%,丹麥25%,與他們相比,我們國家實行的17%的增值稅水平的確還只是一個中游水平,這也證實了朱青等專家認為我國稅收并不算重的說法,但為什么李煒光等專家卻認為對于我國民眾稅負已經是一種“痛”,黃富成的解釋是“社會保障的差別”。
黃富成:“北歐有一些國家它的稅率非常高,但它的社會保障非常好,所以人基本上交完稅以后,所有很多生活上的一切,什么保險,醫療,國家都給照顧了,所以對于他們來講,他們交了很多的稅,他也覺得值得。”
那么我國的一個企業在經營中究竟會交多少稅,又會對收入造成什么影響?稅務經理周華給記者算了一筆納稅的帳。
普華永道稅務經理周華:“我們假定這個企業,它的銷售價格是2萬塊錢,然后因為在中國,貨物是要交增值稅的,假定就是一個一般納稅人的情況下,它的增值稅稅率是17%。”
為了便于觀眾理解,周華為記者假定了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家貿易公司進了一批10000元的貨,然后用20000元的價格賣出,這筆生意的各種費用為6000元,其中人員工資2000元,其它成本4000元,對于這筆生意的凈利潤,股東們決定全部分光,成為他們的個人收入。
這家公司被核定適用于增值稅,增值稅率為17%,企業所得稅率為25%。假設,股東們的收入均按照個人所得稅率20%計稅。
通過計算可以看出,稅前利潤為4000元,扣掉各種稅后,個人股東取得的凈股息是2400元,而整個過程交給國家的稅包括增值稅1700元、企業所得稅1000元、個人所得稅600元,合計3300元。也就是說,一筆價格翻倍的好生意,在總售價的差價中,政府通過各種稅收拿走了57.9%,而股東們只能拿到42.1%。這里還只僅僅計算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這三個主要稅種,而在實際的企業經營中需要交納的印花稅、土地稅等小稅種并未計算在內,也不包括各地方政府規定的各種費用。
“適時考慮減稅讓利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支持。”
在今年兩會的總理記者見面會上,溫總理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他說“今年恐怕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而在今年整個的國際經濟形勢惡化、國內宏觀調控的背景下,中小企業是首當其沖受影響的群體,那么,在多重因素都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要不要減稅?要不要用財政政策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8月28日,多位人大常委會委員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不約而同地提出:適時考慮減稅讓利政策,加大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支持。
全國人大常委鄭功成:“我們覺得就是應該是通過適當的方式,應該減稅讓利,能夠幫助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度過這么一個難關。”
鄭功成,全國人大常委,這一年來,他考察了眾多倒閉和瀕臨倒閉的廣東、浙江企業,看到了很多企業生存的窘境,于是堅定地向全國人大提出減稅的建議。
記者:“為什么您會特別強調這個勞動密集型的小企業?”
鄭功成:“應該說絕大多數的勞動者,都是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工作,如果說這一部分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普遍地遇到困難,又得不到任何幫助的話,我估計如果嚴重一點的話,可能有相當一個數量,他是無法生存下去,我們要保勞動者的飯碗,甚至保飯碗比產業升級對于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更加重要。”
鄭功成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大聲疾呼,是因為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截至去年6月,我國中小企業數達到4200多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約占稅收總額的53%,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提供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
鄭功成:“在這個情況如果說不能夠對它們給予一些支持,那么什么時候才能支持?因為支持它們度過難關,實際上是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的。”
但是,對于今天中小企業遇到的特殊情況,減稅是否必要,能不能救活得了面臨困境的中小企業,專家們分歧嚴重。
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這是其中的一項政策,但這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政策。”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系主任朱青:“我們現在還要考慮稅收公平,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可能有困難,那么還有其它企業也有一定困難,那么都強調自己的困難,國家都給減稅可以不可以?”
鄭功成:“我覺得是必要的其中之一,因為我們的稅收增長得如此之快,我說這個不可持續,你不能一直以這么高的速度增長,那么什么時候放慢呢?難道要等企業困難了,大批倒閉了你再放慢嗎?”
另外,我國目前對企業的稅收有沒有下調的空間,也是大家爭論的焦點。
朱青:“企業收稅有沒有下調的空間,關鍵看我們的財政支出,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財政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政府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衛生,這些方面,都是欠帳的,我們政府在這些領域要不斷加大投入。”
記者:“那您認為,沒有下調空間?”
朱青:“我個人認為,總體上是沒有降稅空間的,明白這意思嗎?你這個稅降,那個稅要增加。”
而人大常委鄭功成則認為,無論怎樣調整,由于過去10多年,中國的稅收增長幅度一直高于GDP增幅,減稅應該是總體趨勢。
鄭功成:“一個國家的財政它總是占一個國家的GDP財富中間的一個份額,這個份額不能老是那么上升,10年前,我們的稅收只相當于GDP的10%,我們十年讓它翻一倍,在GDP的這個蛋糕里面,你過去切1/10,現在切了1/5以上啦,難道你還要變成1/3或1/2嗎?所以減稅是一個總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