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警惕熱錢灼痛金融安全 > 正文
大量熱錢涌入中山保險市場?
記者調查發現此說法不實,上半年人身險保費大增源于“擠出效應”
近日,曾以“泡沫論”直指壽險業健康發展問題的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行院長郝演蘇稱,有不少于100億元的海外資金流向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區,用于購買以人民幣計價的萬能險、投連險和分紅險等理財型保險產品。記者走訪了解到,上半年僅有少數外籍人士在中山購買了人身險,中山人身險保費的大幅增長跟資本市場低迷帶來的“擠出效應”有關。
上半年人身險保費增八成
中山市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錦鴻告訴記者,在看到各大媒體有關“百億熱錢流入保險行業”的報道后,保監局馬上派人前往中山珠海等地各大保險公司調查,看這些公司有沒有做過一些外籍人士的大保單,或者購買保險時登記的手機號是香港澳門等地的。經調查,盡管中山上半年人身險保費增長了近80%,但20萬以上的大單相當少,散單較多。且僅有少數外籍人士到中山購買人身險。
“中山的保費到現在一共才30億元左右,不可能出現有大量熱錢涌入現象。”郭錦鴻說道。
記者隨后走訪中山各大保險公司了解到,盡管上半年許多保險公司的人身險保費增長速度較快,但主要原因與資本市場低迷帶來的“擠出效應”有關,并不是因為出現大批外籍人士在中山購買了人身險。
中國人壽中山保險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股市大跌,使得市場資金大幅向銀行儲蓄和保險市場回流。而今年上半年壽險的投資回報率已經超過10%,分紅保險穩定增長的價值得到體現,這種穩健性的保險產品也得到不少市民的接受,所以上半年許多市民購買了既有理財功能又有保障功能的理財型保險產品。此外,由于基金銷售大幅下降,今年銀行紛紛將中間業務的重點放在保險銷售上來,這也導致了銀行保險“井噴”。
“保險產品并不適合熱錢投機”
另外,在中山從事保險行業將近10年的張經理告訴記者,保險產品并不適合熱錢投機。首先,投資型保險產品進出都會產生較高的成本,而且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無法滿足資金快進快出的要求;其次,境外人士投保偏好分紅型、萬能型產品。這類保險產品在購買時需要繳納手續費、每年需交納管理費用等,且退保成本較大,需要一個較長的投資時間和較高的收益率才能收回這些成本。
“現階段廣東保險市場無論在規模大小、產品豐富程度還是在服務的完備性方面都落后于香港保險市場。作為理性的消費者,香港居民應該更傾向于在本地市場上購買保險產品。”張經理說道。
本報記者黃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