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盈利模式助推熱錢借投保悄然流入
⊙本報記者 黃蕾
地下錢莊等熱錢流入渠道被輿論推至風口浪尖的同時,一批港澳人士正通過銀行購買內地理財型保險產品大食其利。記者調查發現,既具保底功能也有較高收益率的萬能險成了熱錢流入的主要跳板,現有規模雖難以估算,但在一定程度上已助長了保險業的虛假繁榮。
而在整個熱錢流入過程中,保險公司并非毫不知情,利益驅動甚至讓保險公司配合銀行為港澳投保者“想辦法”、“出主意”。
蜂擁廣東保險市場
今年上半年的一線省市如上海、北京、江蘇等地的人身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普遍低于全國平均線(64%),這令同比增幅高達92.63%的廣東省(不含深圳),顯得“一枝獨秀”。
同比增長185%的銀保保費是拉動廣東人身險保費飆升的功臣。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執行院長郝演蘇教授日前在廣東調研時發現,許多港澳人士為了防止港幣貶值及獲得較高的利息收益,通過在銀行購買人民幣計價的保險理財產品,將資金投入到內地的保險市場。
據郝初步估算,這部分資金不少于100億元,且多數是在今年上半年涌入的,這與香港資本市場今年以來的不景氣息息相關。不過,到底有多大比例的保險資金來自于熱錢,卻沒人能說清楚。保險監管部門也從未披露過相關數據。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熱錢的來源多為收入中等偏下的香港居民,對投資幾乎一竅不通,基本都由中間人牽線搭橋才到內地投保,投保金額都在兩三百萬左右。出于置業成本的考慮,珠海、中山、東莞等城市也就成了熱錢流入保險領域的集中地。
“毫無疑問這是熱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系教授庹國柱肯定地對記者說。在他看來,特別是保險公司采取目前的這種“追求規模不計利潤”的近乎愚蠢的盈利模式,非常有利于投保人套利。而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這種情況會加劇。
萬能險成主要跳板
記者找到一家在廣東設有分公司的壽險公司業務員,聲稱有港澳地區的朋友想把幾百萬港幣閑散資金轉投內地保險市場,這位業務員當即表示,如果考慮清楚后,他可以幫忙操作,包括與銀行進行協調。
記者問及購買何種保險比較來錢,他給出的建議是:購買萬能險。
“萬能險更加透明,收益月月結、日日結,并且抽身也更容易。以今年的資本市場看,萬能險既有保底功能,也有較高收益率,最高收益率能沖到6%,比投連險、分紅險更具吸引力。”他進一步解釋說。
他還告訴記者,與其接觸過的港澳地區居民通常對投連險比較“感冒”,因為投連險與中國內地股市掛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些居民雖然不是很懂投資,但也知道今年以來內地股市不景氣且難以捉摸。”
因為處理過不少這樣的單子,他顯得頗有自信。對于記者問及“當日累計交易20萬人民幣將被要求登記并上報”該如何避免時,他說,只要把資金分拆成幾筆進入保險賬戶即可。
一家香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也對記者說,“原來都是我們跑到內地去賣地下保單,現在變成內地業務員跑到香港來拉保單了。”他說,通常經朋友介紹后,香港居民會找到廣東相熟的業務員,再約定一個時間在內地碰頭,通常他們喜歡用自己的實名設立保險賬戶。“至于投保所需要的工作證明、資產證明等,內地業務員都會幫他們搞定。”
對于記者提出有香港朋友投保的咨詢,另一家壽險公司的業務員則顯得較為謹慎。“短期套利的話,在操作上有難度。我建議你的朋友不妨作一個長期投資計劃,比如投保內地的年金產品。”他指的難度,主要是監管問題。“操作不當有可能會被認為是洗錢,監管部門近期在保險反洗錢上抓得很緊。”
結算利率下調風險
“由于保險產品退保門檻相對來說更高,我認為如果是短期資金,存款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一位業內資深理財師建議說,因為銀保產品的平均收益率與銀行存款相比收益略高,但若扣除退保費用,收益率可能比不上銀行存款。
一家保險公司精算師告訴記者,“別看現在萬能險的結算利率還有5.5%左右的水平,但是萬能險的結算利率還有一個下降的過程。等到套現時,可能結算利率還不到5%。”
但對于整個保險業而言,讓熱錢大肆涌入,存在很大的流動性風險;對保險公司來說,不僅利差損而且費差損的風險都很大。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即使目前熱錢涌入內地保險市場的規模可能不如樓市和股市,但也應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一旦香港資本市場有活躍的跡象,先前涌入內地保險市場的這筆資金將會迅速撤離,容易造成整個保險業的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