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資撤離不是A股慘跌主因
張煒
外資是否做空了A股?成為近期市場議論的一大熱點。其實,持有“外資做空論”的人士,看似找到了外資撤離的證據,實際只是給A股暴跌找了一個“替罪羊”。
用于支持外資做空論的數據有不少。據報道,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8月1日到8月7日賣出股票總額超過8億元;QFII扎堆的申銀萬國上海新昌路營業部,也是賣出量超過了買入。更有人從最新披露的央行數據中找到了證據,7月外匯儲備增長小于直接投資(FDI)和貿易順差,說明資金外流明顯。
面對外資撤離之說,A股市場顯得有些慌了手腳,加劇了恐慌盤的涌出。在上證指數跌破2500點的過程中,有不少分析人士將外資撤離看作負面因素之一。在他們看來,此番外資撤離有一定國際背景,美元的止跌企穩,吸引了外資回流美元市場。在母國金融資本損失慘重的情況下,外資選擇了美元“廉價”的機會來回流彌補損失。
可實際上,這些數據的證明與觀點的判斷,未必經得起推敲。理柏中國最新一期基金透視月報稱,QFII基金規模在最近一期出現明顯凈申購,納入統計的19家QFII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由66.19億美元增加至73.74億美元,其中,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增幅最大達46.44%,iShare新華富時A50中國基金則增加12.63%。此前的7月份,也曾有數據表明大量QFII買入交通銀行,被媒體稱之為“16億豪賭”。
顯然,不同外資機構的判斷與投資戰略存在差異。面對上證指數近六成的跌幅,有的外資加入“恐慌一族”,也有的敢于抄底。而主導這些外資行為的重要因素,未必完全是美元回暖、油價下跌及美國經濟預期的好轉。投資者非常清楚,美元的現狀只能稱之為止跌回暖,還不能認定反轉待漲。若把美國經濟與中國經濟進行比較,外資肯定更看好后者的增長潛力。對于看好中國經濟前景的外資來說,依然會成為堅定的投資者。在海外市場大幅震蕩,及海外機構損失連連之際,部分外資熱錢從中國流回母國,不是沒有發生的可能,但若放到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這些出逃行為不足以給中國市場造成重大的負面影響。
導致A股市場資金面“失血”的真實原因,可謂有目共睹。大小非減持帶來的投資者信心嚴重缺失,使各類資金紛紛加入撤離的行列。最新數據顯示,股市資金回流銀行的腳步仍未止步。7月份,居民戶存款增加2465億元,同比多增2556億元,而在去年同期是減少91億元。此前央行上海總部公布的數據也表明,受股市大幅下跌導致個人投資意愿明顯下降的影響,自今年2月份起,上海人民幣儲蓄存款已連續六個月呈現較快增長態勢。如果把凈賣出的QFII與回流國內銀行的資金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A股市場的一跌再跌,導致資金出逃現象日趨嚴重。投資者都知道,決定股市漲跌的主要是賺錢效應和賠錢效應。上證指數累計回調近60%,已列入“全球暴跌股市歷史前十”,如此賠錢效應的后果,勢必使市場“失血”程度愈趨嚴重。可見,大小非“堰塞湖”+賠錢效應,是當前A股難改持續跌勢的罪魁禍首。中國經濟下滑風險的出現,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改變,看似讓部分QFII改變了主意,但其負面影響比不上對大小非“堰塞湖”的恐懼,以及股市賠錢效應的直接傷害。
管理層需要從制度上對海外熱錢加強管理,避免熱錢“攪局”可能對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沖擊。但就拯救A股市場而言,把下跌之罪歸于外資撤離,并不能解決實質性問題。改變A股市場面貌的著眼點,在于采取有力措施來提高投資者信心。這樣的努力,是投資者共同期待的,也是“維穩”行情成敗的關鍵。
小調查 |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