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培華的說法與之雷同。他說,存在這些問題的大多是關聯公司,比如合資企業,也有民營企業或少量國企。而就他所接觸的而言,存在這些問題的中小企業居多。
“雖然大多是中小企業,但不能小看,這個幾十萬,那個幾百萬,珠三角中小企業很多,只要有1/10的企業這么做,都會有很大量的錢進來。就像股市里的散戶,雖然個人資金不多,但散戶數量龐大,累積的資金不是小數目。”
監管不力為虛假貿易開綠燈?
如果說,低價進高價出或者貿易信貸都還只是對正常貿易渠道的“合理利用”,那么,何培華告訴記者的,則又是另一番景象。
何培華說:“有些公司會先開信用證,作為預付款承兌,但承兌之后根本沒有貨物出口。或者與船務公司、報關公司勾結,信用證開過來之后,再拿一個假船單,就可以在海關報關,說貨已經出口了,便可到銀行承兌,但實際上,有的根本就沒有貨物裝船,有的裝上垃圾,到大海里就扔掉。這既可騙取出口退稅,也為熱錢流入提供了一個渠道。”
何培華說,他接觸到的這類情況不少。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貿易外匯收支形勢與對外貿易的實際發展基本保持一致,但也有一些企業在沒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情況下,采取預收貨款等形式進行變相融資和投機活動。
記者在某市海關暗訪時,一報關員告訴記者,自從很多產品取消出口退稅之后,海關對于出口的核查就已經變得松了,出口100單也僅有幾單因為各種原因被海關要求進一步核查,因高報出口價格被卡的更少。
記者在該海關所見證實了該報關員所言,在其二樓磋商(如果報關存在問題就需與海關進行磋商,進一步提交解釋材料等)的基本都是進口報關。
“我們是嚴進寬出,出口一般都不驗貨、不檢查,只查商標,看有沒有備案,一般不會打開看;進口也是抽查,除非有報料。”何培華告訴記者。
黎友煥說,從體制上來看,監管熱錢不是海關的職能,讓海關主動來監管熱錢工作可能性不大,外匯局和人民銀行要求海關承擔監管工作也不現實。如果要讓海關把監管熱錢流動問題提升到日常工作,就需要相關部門牽頭協調。《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正式實施后,這種局面相信會有明顯扭轉。
根據該“辦法”,相關監管部門將核對企業出口收結匯情況與其海關貨物出口情況,以保證出口及其收結匯的真實性和一致性。與此同時,外匯管理局同時發布的《關于完善企業貨物貿易項下外債登記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對企業出口預收貨款和進口延期付款實行登記管理,加強預收貨款與未來實際出口的跟蹤監管。這些措施的出臺與實施,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熱錢借用貿易渠道流入中國,以及將來可能存在的資金集中大規模流出的風險。
但黎友煥認為,通過監控貨物貿易來杜絕熱錢不現實,因為熱錢流動的渠道也將根據政策的變化而變化,即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但他也認為,三部委聯合出臺新政,不僅形成了各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熱錢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表明中國政府已經把熱錢問題擺上議事日程,并傳出綜合治理熱錢問題的積極態度。”
(本報記者霍宇力、何靜 實習生毛政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