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善后問題熱點關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10:42 東南快報
余震 善款 疫情 助孤 汶川大地震后,受災群眾的安置和災后重建等工作正緊鑼密鼓地緊張進行。與此同時,社會公眾對地震善后一系列重要問題的處理保持高度關注。 余震頻發 “有震感的余震可能持續1至2個月” 焦點關注>> 截至26日12時,汶川地震主震區共監測到4級以上余震182次;25日青川縣發生的6.4級余震,造成多人死亡,近千人受傷;27日16時多,四川青川縣、陜西寧強縣再次發生5級以上余震……面對種種嚴峻事實,震情還將持續多久? 權威判斷>> 來自中國地震局的分析表明,目前余震帶的總體分布大致是北東走向,長度約300公里,余震從南到北大致分為3段,南段是汶川一帶,活動最強,北段是青川一帶,中段是北川一帶。 “余震衰減較慢”已成為這次地震震情的一個顯著特點。 中國地震局權威人士表示:“總體認為,再次發生與主震同樣震級大小的余震可能性不大。”“但有震感的余震可能持續1至2個月。” 專家點評>> “汶川大地震特征之一是發生逆沖運動,成為罕見的沖斷層地震。由于逆沖運動應力釋放比較緩慢,所以余震密度大、持續時間長。”——中國地質科學院董樹文、張岳橋等專家如是說。 “即使是預測余震,也并不比預測主震容易。”——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運泰如是說。 “由于地球的不可入性、地震孕律的復雜性、地震發生的小概率性,加上科學研究統計樣本獲取的極端困難性,地震預報到目前仍是世界難題。”——地震局人士。 最新進展>> 截至目前,地震監測部門已在四川震區進行了加密的流動測震觀測。目前已完成了44個測震流動臺,這些觀測數據已通過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實現全國共享。 在GPS觀測方面,已建設了6個連續觀測站,同時對145個流動觀測點進行了加密觀測。 另悉,針對汶川地震可能誘發大量地質災害,國土資源部已決定從全國各地派遣21支防治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對災區縣城、鄉村和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和救援人員集中地區,重點流域、交通干線和重大設施等地,地震后新發生的和存在隱患的滑坡、崩塌、巨大滾石和泥石流進行重點調查。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