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災考驗大智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8日 13:52 和訊網-證券市場周刊
于穎 中國有句老話: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因此,山區組織救援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先空投通訊兵、救援部隊、醫生及相應的器材,在筆者的記憶里,大量使用空降兵抗震救災尚屬首次,反應也比較快,這已是一個很大的跨越。 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7.8級大地震,遠在1600公里之外的北京,亦有明顯震感,大樓搖晃很大,筆者與同事被迫從大樓十層辦公處沿消防梯走到大街上。 15時55分左右,新華社發出快訊,胡錦濤總書記做出重要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下午5點,本刊記者致電民政部詢問救災準備情況時,被告知民政部長已隨溫家寶總理乘機前往災區。 中央領導對此次地震的迅速反應,幾乎讓所有國民感到滿意,一個善于學習,及時改進,辦事高效的政府形象由此樹立起來。與非典時期有關部門瞞報、年初冰雪災害時跨省區跨部門協調不力相比,中央對此次強烈地震則體現了迅速反應,高度重視,組織得力,措施得當,手段多樣,這不僅僅體現了一國政府的應急能力、綜合國力,更多地體現了對生命的尊重,對災區人民生存權利的保障。 眾所周知,震后頭三天是救援的黃金期,早一分鐘投入,就會多救出幾個被困人員,就會多挽救幾條生命。像離地表如此之近的大地震,僅靠四川一省的力量,不可能展開充分有效的救助。在得知震情及傷亡情況時,中央連續召開常委會、中央軍委成立抗震救災指揮小組、各部委紛紛啟動應急方案,使調動救援部隊,調撥救災物資進入高速直通狀態。事實證明,近10萬大軍開赴災區,水陸空并進是十分必要的。在不到兩天的時間,救援部隊進入幾乎所有的重災縣,建立與外界的聯絡,組織救助與自救,效果十分顯著。 中國在進步,這是不爭的事實。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震感強烈,那時的中央政府只知道北京附近發生了大地震,但根本不知道震中在哪里,只能派出人馬從北京出發,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搜索尋找震源。尚處文革后期的中國,不僅封鎖地震消息,甚至不遵循國際慣例,拒絕外援。 此次汶川地震,政府信任人民,災民更信任政府。中國乃至全球媒體向大眾及時傳遞信息,播報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救援的進展情況,全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及世界各國對災區人民的關心與關愛和幫助,乃至于救援中所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也極大地穩定了災民的情緒,避免發生大災之后可能造成的大亂,使救援與自救工作有序進行,最大可能地減少了傷亡。 就在不久前亞洲發生了另一場災難,強熱帶風暴襲擊緬甸。據該國媒體報道,死亡人數逾三萬多人,另有兩萬多人下落不明。我們沒有辦法將這兩大自然災害做出技術方面的類比,但從各國媒體對兩國災情及組織救援方面的報道可見,評價差別很大。即使與新奧爾良市遭遇颶風襲擊時美國政府的表現相比,中國政府也不俗。 2005年8月29日,位于美國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的新奧爾良市,遭遇滅頂之災,颶風卡特里娜將這一美麗城市化為汪洋。盡管事先有十分準確的預報,但由于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和地方政府的疏忽,致使數萬民眾被困于市內孤島之中。 更為慘痛的是,受聯邦與州政府權限劃分的困擾,聯邦政府不能及時介入全權指揮,本市救援警力嚴重不足,災民食品飲水嚴重不足,災區秩序混亂,搶劫、縱火、兇殺隨處可見,國民衛隊被授權可隨時開槍擊斃暴徒。盡管美國政府事后嚴肅追究責任人,一干人等為此辭職,但人民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本次,中國政府及人民投入極大的努力抗震救災,全球各大媒體的評價也相當正面。中國有句老話: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巴蜀腹地汶川縣,東北部為龍門山脈所控,西南部受制于邛崍山系,進出只有一條主要通道,其中由都江堰到汶川段都是盤山路。7.8級大地震必然破壞這條國道,地震后大雨引發的泥石流使得途經更為險惡。從北部松潘方向進入難度更大,川北沒有供大型飛機起降的跑道,從甘肅南部進入四川的道路則更難走,受地震影響路基同樣也會受到破壞。 因此,山區組織救援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先空投通訊兵、救援部隊、醫生及相應的器材。 在筆者的記憶里,大量使用空降兵抗震救災尚屬首次,反應也比較快,這已是一個很大的跨越,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在應急救災方面,無論是管理能力還是技術實力,都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展。 (作者為《證券市場周刊》常務副社長兼主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