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下的折衷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2日 15:02 《中國企業家》雜志
如果沒有政治家的遠見與推動,基因再獨特,也不過鏡花水月 文 | 本刊記者 劉建強 把基因這個生物學名詞用到商業上,想表達密碼、異稟之類的意思。看到20年間蛇口出身的幾個企業長成這么大,資產成千上萬億,想象它們身體里應該有這種東西。 于是開始找人聊。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人物,總結出的幾條仿佛。國際化,專業化,能創新。這些東西在溫州有沒有?在塞北有沒有?好像也有。好像按照我們對“基因”的用法,就不大配套。 這些還是枝葉,不是根。好像股份制算一條。在袁庚把股份制引入蛇口之前,安徽小崗村的農民為了承包土地甘冒奇險,他們在江浙地區的兄弟為了合股經商提心吊膽。袁庚有膽識,也擔著風險,但他似乎用不著像那些農民那么害怕。最多,他們一樣害怕吧。 像世界上其他的族群一樣,中國人自古就會做生意。關鍵得有人支持。兄弟姐妹支持不行,得靠政府。袁庚引進股份制偉大嗎?偉大。但是,這棵偉大的樹的樹種要在政府授意(至少默許)下才能種下,除此無他途。“三反”“五反”、公私合營的時候,基因再獨特,也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莫非你真的要用青春的血液來澆灌? 袁庚知道怎么把狂想變成現實。他看過《盛世危言》,也想必明白鄭觀應批評洋務派“遺其體而求其用”是什么意思。他先改這個,再改那個。名正然后言順,根正才能苗紅。商業是為了掙錢,是個人物質欲望的合法實現,是社會前進的根本動力。他說“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他沒說是誰的金錢。個人富了,國家怎么會窮?富國的目的為了什么呢?這道理咱們都懂。袁庚說,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所以蛇口的這些企業好像是一個折衷的結果。它們看上去很獨立,并不依靠,非常地驕傲。 如果這真的是折衷,那么它只能是個人的商業理想與政府意志的折衷。無過無不及,善莫大焉。這是陽光下的折衷,是安全的折衷。 而更多的折衷在蛇口之外的廣袤大地私下進行著。它變成了潛規則,變成了秘不示人而盡人皆知的獨木橋。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我們這樣,迫不得已。我們這樣,是有傳統的。說點兒遠的。比如兩千多年前,朝廷召集民間知識分子開聽證會,討論國家應不應該壟斷鹽跟鐵,還有倉儲和物流。能把國計民生大事拿出來討論,很進步。可是,討論的結果很糟糕。或者說,討論歸討論,結果歸結果,它們誰也不認識誰。自此,政府與民爭利的傳統奠立,官員借權尋租的習慣養成。進行商業活動,你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你絕不能一個人去戰斗。 再說點兒近的,就到了洋務運動,到了近代工商業。洋務運動留下的不是威名赫赫的企業,而是幾個手眼通天亦官亦商的大財主的行狀。胡雪巖、盛宣懷,結果都不大妙,好像也在說手眼通天也不過是那么一朵曇花。手眼不通天,如張謇榮德生者,商業血統似乎算得上純正,終究也被雨打風吹去。如果基因真的神奇,風雨其奈我何? 所以,還要回到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柔軟它就戰勝剛強。一個商人,咱們這么難為他,讓他研究哲學,有人批評咱們真狠心。饒是如此,他們還能抽空兒生長,是之謂日月出矣,爝火不息。 此篇為精編網絡版,欲知更多內容,請參見中國企業家網站。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