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就十一五規劃答記者問(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7日 11:12 發改委網站
問:“十一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如何考慮的? 答:規劃提出了到2010年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指標設定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希望通過指標設定,使社會各界對信息化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樹立和倡導科學的信息化發展觀。規劃首次引入了信息化水平總指數,這一指標從基礎設施、使用、知識、環境與效果、信息消費五個方面詮釋國家信息化的總體水平,對發展狀況做出綜合性評價。第二,力求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設定目標,使指標更具代表性。規劃提出五個方面的分類目標: 一是信息化應用目標。政府門戶網站成為政府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50%以上行政許可項目實現在線處理,網上申報納稅額占納稅總額的比重達到50%。企業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生產裝備數字化程度大幅提高,企業網上采購商品和服務總額占采購總額的比重超過25%。銀行卡消費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20%。全球互聯網中文信息比重提高到5%。全國電話用戶數達到10億,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1.7億。 二是信息基礎設施目標。全面實現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通廣播電視。東部、中部地區縣級城市和西部地區大部分縣以上城市的有線電視基本完成向數字化過渡。電話交換設備總容量達到12.5億門,互聯網通達所有鄉鎮和絕大部分行政村,上網計算機數量達到1億臺,國際互聯網出口總帶寬達到650GB以上。 三是信息產業目標。信息產業總收入達到10萬億元,增加值超過2.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年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企業超過10家。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額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軟件業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 四是技術創新目標。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和自有品牌的優勢企業,全國百強電子信息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斷提升,信息技術領域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全國發明專利申請量比重提高到50%。 五是國民信息素質目標。中小學普遍開設信息化相關課程,農村初中基本具備計算機教室,農村小學基本具備衛星教學收視點。中學畢業生基本掌握信息化基礎知識,政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管理人員5年內普遍接受信息化培訓,公務員掌握信息化基本技能。 問:“十一五”時期我國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答: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統籌了信息化發展的重點領域和基礎條件。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繁榮先進文化作為今后信息化發展的核心工作和深化應用的三個重點領域,把信息產業、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安全等三個方面的基礎條件作為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形成了“三個重點領域”和“三個基礎條件”的任務部署。在具體工作的安排上,力求做好長期戰略和近期行動的協調發展,既包括了面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衛生、網絡文化建設、信息安全等緊迫問題,也涵蓋了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信息技術自主創新等基礎性、長遠性工作。 此外,為使規劃更具操作性,我們還通過電子政務建設規劃、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和信息安全規劃等四個子規劃對主要任務中的重點工作進行了細化。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通過信息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答:從總體上講,就是通過大力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加快信息技術與產業發展的融合,深度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 第一,積極發展面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信息服務。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信息網絡的覆蓋面,推進農村地區通信、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發展,降低農村信息網絡應用成本。積極開發、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構建業務應用支撐平臺,推動農村經濟、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領域的社會化信息服務,逐步完善“三農”綜合信息服務體系。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協會的帶動作用,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進城務工人員信息服務系統。 第二,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推動能源、原材料、裝備制造、輕工、紡織等傳統產業以及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的信息化改造與應用。加快企業信息化進程,大力開發和利用智能生產工具,推進研發和設計協同化、生產設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企業管理信息化,推廣集散控制、現場總線控制、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和網絡化制造等技術,強化生產過程的在線監測、預警和控制,實現精準高效生產,提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挖掘利用各種潛在的信息資源,加強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業的監督管理,改進監測、預警手段和控制方法,促進節約能源、降低物耗、控制污染、保護環境。 第三,加快服務業信息化。加快發展基于信息技術的現代物流體系,推廣智能交通。逐步建立新型金融服務和信用服務體系,完善金融風險監管和現代支付清算體系,大力發展基于網絡的現代金融業務。培育數字內容產業,拓展電信增值服務,推廣數字電視,發展互聯網新興業務。開發商業、旅游等服務業信息資源,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 第四,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要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深化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優化業務流程,增強供應鏈協同運作能力。培育面向中小企業及不同行業、區域和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服務,創新業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推進政府采購電子商務應用,強化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服務。加強管理,規范電子商務秩序,加快信用、認證、支付、物流、標準體系建設,支撐電子商務快速發展。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通過信息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答:要圍繞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通過大力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深入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管理創新,全面提升社會事業各領域信息化水平。 一方面,要扎實推進電子政務。圍繞提高治國理政能力,堅持統籌協調、分步實施。整合政務網絡資源,構建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推動部門間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強基礎數據資源、政務信息資源建設。完善重點業務系統,穩步推進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高行政效率,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和公共服務模式創新。不斷完善政府門戶網站,推進政務公開,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社會事業信息化。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完善科研和教育網絡基礎設施,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提高科研設備網絡化應用水平,推動教育與科研資源共享。加強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增強疾病控制和救治能力,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促進醫療、醫藥和醫保的聯動。建設多層次、多功能的就業信息服務體系,強化對失業人員、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的就業指導服務。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構建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信息平臺。健全各類危機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和處理能力,為監控重大危險源、事故隱患和災情疫情提供信息保障。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通過信息化發展中國特色網絡文化? 答:要圍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網絡內容,倡導網絡道德,建設網絡文明。 第一,要加強公共文化信息資源開發。加快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領域的內容數字化進程,開發和創作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數字文化產品。促進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加強民族和民間文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完善公共文化信息基礎設施,繼續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第二,要營造先進網絡文化環境。規范網絡文化傳播秩序,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網上傳播,使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精神、優秀的作品成為網上文化傳播的主流。建立和完善網絡行為規范,正確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的網絡文化創造實踐,全面建設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第三,要積極利用互聯網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樹立良好國際形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做強做大信息產業? 答:近年來,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仍然存在著信息產業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亟待突破等矛盾和問題。因此,“十一五”規劃把做強做大信息產業列為重點任務,并要求著重做好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構建創新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信息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實施信息化領域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戰略性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究開發,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公共信息技術開發平臺建設,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級信息技術標準的制定。 第二,發展戰略型產業。完善集成電路產業鏈,加快軟件產業發展,促進平板顯示等關鍵元器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重點培育新一代移 動通信、數字音視頻、高性能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產業群。積極推動電信業轉型,繁榮增值電信服務,促進移 動通信發展,拓展寬帶通信業務。 第三,推進集聚式發展。加快建設一批產業規模大、研發能力強、骨干企業相對集中的信息產業基地和園區,集聚優勢資源,形成新的產業增長極。引導產業整合,延伸完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集成發展。 第四,培育優勢企業。引導企業在競爭中聯合、重組、兼并,培育和發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信息企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發揮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增強中小企業的配套協作能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問:“十一五”時期,如何為信息化發展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答:規劃把信息產業、基礎設施和信息安全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支撐。關于信息產業發展問題,前面已作過表述,這里重點介紹規劃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考慮。 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既要考慮擴大規模,增加覆蓋能力,又要提高效率,保證良性發展,重點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按照“三網融合”的方向,破除體制障礙,整合網絡資源,推進資源共享,大力發展寬帶通信,加快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積極發展新一代移 動通信,著力建設有線、地面、衛星傳輸相結合的覆蓋全國的數字電視網絡,全面提高網絡技術水平和覆蓋能力。其次要強化普遍服務,建立和完善普遍服務機制,推廣低成本實用通信技術和服務,繼續實施電話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一步加強農村和老少邊窮地區信息網絡建設,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網絡環境。 問:如何保障“十一五”信息化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的實現? 答:為了保障規劃目標的實現和主要任務的完成,我們提出了十二項重大工程和八項具體措施。 重大工程是落實主要任務的具體手段,也是政府投資或政府引導投資的重點領域。重大工程可分為四類:一是為突出深化信息技術應用,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部署了電子政務工程、電子商務工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程、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提升工程、城市和社區信息化工程。二是為體現鼓勵自主創新,做強做大信息產業,安排了納米級微電子工程、軟件振興工程和先進計算工程。三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綜合考慮技術發展和信息基礎設施的升級,部署了新一代網絡工程和“三網融合”工程。四是從信息化人才及安全保障出發,安排了國民信息素質工程和信息安全工程。 政策措施是實現主要目標和任務的保障。制定政策措施的主要思路是:要通過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壟斷行業改革和投資體制改革,改善信息化發展環境,促進深化應用;要通過加強法規標準建設、市場監管、對外交流和戰略研究,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要通過鼓勵自主創新,真正為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奠定扎實、穩固的產業基礎,確保可控安全。八個方面的政策措施分別是:進一步完善領導協調機制;深化電信和廣電體制改革;健全信息化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大信息產業自主創新支持力度;拓寬信息化投融資渠道;加強互聯網管理;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加強信息化戰略研究和基礎工作。 問:請您具體介紹一下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 答:我想從四個方面重點介紹一下: 一是體制機制改革方面。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協調機制。國家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事項,由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決定。要盡快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推進協調機制。在政府部門試行統籌信息化工作的信息主管制度。按照財權和事權的分工,建立中央、地方以及各部門之間規范協調的電子政務管理機制。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業壁壘,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規范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更為合理有效的市場競爭格局。統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內容管理與網絡管理的分離。 二是法律法規標準建設方面。規劃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建設。制定電信法、信息安全條例以及電子支付、個人信息保護、電子政務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適時修訂和完善保守國家秘密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商用密碼管理、電子證據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深入貫徹實施電子簽名、知識產權保護、政府信息公開等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保障信息化健康有序發展。加大信息化相關重大標準制定過程中的協調和指導力度,加快推廣自主標準的應用,充分發揮企業和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開展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應用領域的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制定一批基礎性、關鍵性的標準。 三是信息化投融資方面。規劃提出首先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穩步增加政府信息化投入,重點投向國家信息化發展急需的各類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加快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信息化建設投融資機制。強化政府投資管理,加強政府信息化投入的審計、監督和績效評估,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程建設問責制,形成規范的電子政務工程預算、建設、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第二,要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金參與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財稅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金投向信息資源公益性開發以及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完善對信息服務領域的各項扶持政策。第三,要引入風險投資,促進信息化發展。培育風險投資企業,完善風險投資機制,促進風險投資市場良性發展。創造風險資本與商業信貸、股票與債券相互補充、相互支持的投融資政策環境,保障風險投資機制與企業自主創新、孵化和成長的有機結合。第四,要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完善普遍服務機制,拓寬資金渠道,支持欠發達地區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切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通信資費水平。 四是互聯網管理方面。規劃提出要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探索建立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運營誰負責和屬地化管理原則,加強互聯網綜合治理,規范網絡行為,打擊網絡犯罪,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強化依法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建立規范有序的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實現對互聯網及其網上虛擬社會的有效管理,促進中國特色網絡文化的繁榮和發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