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鰲亞洲論壇改革開放30年圓桌會議側記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11:23 新華網
新華網博鰲(海南)4月14日電 (記者崔靜 黃全權 周正平)“我是改革開放最好的見證人。1978年,我家是村里最窮的人家,兩個妹妹因為吃不上飯送給別人,但現在我家是村上最富裕的一家。”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如今已坐擁上億資產的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的一番動情回憶,引發眾多中國知名企業家的共鳴。 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13日舉行“中國改革開放30年:回顧與展望”圓桌會議,來自海內外的上百名企業家、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共聚一堂,通過講述在改革開放30年中的親身經歷,回顧改革給中國乃至世界帶來的巨變。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向嘉賓展示了一張有著特殊意義的彩色照片,這是1994年他作為政協委員,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政協會議上發言時的留影。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私營企業主當選全國政協委員,我感到非常榮幸,這表明私營經濟已經開始在中國得到認可。”他清晰地記得,當年共有18名私營企業主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與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這一重要政治舞臺上首次發出了私營經濟的聲音。 然而在此之前的幾年里,他還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當時很多人對于私營經濟還不認可。“我們甚至曾想放棄,將企業歸還國家,但就在這時,鄧小平在其南方談話中表示要進一步鼓勵與促進私營經濟的發展,這給了我們巨大的鼓舞與信心。”劉永好說,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私營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他的看法得到了海南航空公司董事長陳峰的認同。陳峰說,1992年海航創立之初,中國的航空業還處于國有企業壟斷的局面,民營企業的生存舉步維艱。 “是改革開放為我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陳峰激動地說,經過體制改革,海航如今已發展成為中國第四大航空集團。 作為當年推動海航改制的重要角色,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遲福林直言在改革開放的路途中需要勇氣與魄力。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歷程,遲福林認為,自70年代末拉開改革開放大幕至今,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波瀾壯闊。中國已經從長期處于解決吃飯的生存型社會,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發展型社會,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跨越。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農村貧困人口從兩億五千多萬減少到一千多萬,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領域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成就見證歷史,然而成就并沒有沖昏中國人的頭腦。遲福林說,中國改革如今正面臨新的挑戰,主要是要解決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同保護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同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公共治理結構滯后之間的矛盾等問題。 “所有這些挑戰都表明我們的改革還沒有結束,中國的改革開放仍處于初級階段,我們還要把改革推向全面。”遲福林說。 成立于2001年的博鰲亞洲論壇,是中國土地上唯一非官方、非贏利,定期定址舉辦的國際會議組織,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主題是“綠色亞洲:在變革中實現共贏”,來自五大洲的1700余名政府官員、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等參加了本次年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