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出口生態樣本:報價與人民幣賽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 01:22 東方早報
早報記者 徐益平 “這些年來,自己就是在與‘報價’斗智斗勇,太累了。”何文武說。苦苦艱守數月之后,這名寧波一家軸承出口企業的外貿業務員3月初向公司提出了辭職。 在企業里,何文武的主要工作是與國外客戶接洽,尋找生產廠家下訂單。“但近年來尤其是今年,業務非常難做。”他說,由于人民幣匯率持續變化,加上軸承屬微利行業,“一旦價格報不好,很容易虧損。” 與報價或人民幣匯率“博弈”,眼下已成為浙江外貿企業的常態。盡管它們努力異常,收效似乎甚微。 來自官方的統計數據可資佐證。據寧波海關統計,今年2月,浙江“外貿第一市”寧波出口26.48億美元,同比增長-2.4%———這是2000年以來的首次單月出口負增長。另據杭州海關透露,前兩個月,整個浙江省出口220.8億美元,增長13.7%,但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3.2個百分點,且低于全國平均增速3.1個百分點;其中2月出口89.2億美元,下降6.8%。 博弈:報價VS升值速度 何文武承認,自己去年做過幾單“比較失敗的生意”,問題就出在“報價”上。 外貿企業每筆訂單大致經歷如下過程:與國外客戶洽談,確認價格、交付等條件;將訂單交工廠生產;產品交付。“由于流程較長,報價如果跑不過人民幣升值速度,只能虧損。”何文武說。 他舉例,之前所在公司每年出口額在500萬美元左右,2007年初,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大致1∶7.8,到2007年底為1∶7.3,差價達0.5元,“因匯率改變,公司直接收益減少250萬元人民幣。當然,交易過程以當日匯率計算,實際損失沒那么多,但累計也有上百萬元。” 這類例子在浙江比比皆是。杭州紡織企業漢帛國際副總經理沈寶忠透露,2007年因匯率跳漲,公司損失1.2億元利潤。寧波寧興金海水暖器材公司總經理岑國輝表示,該公司出口利潤去年下降了2/3。 “所以,在報價時必須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因素。”何文武說,“但這很難,交付期越長就越難。” 對何文武的說法,寧波一家服裝企業外貿業務員李克深有同感。他向早報記者介紹,之前公司一直根據三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可能的變化報價、接單,但2008年后,這種“提前預判”已趕不上人民幣升值速度了。“談判時僅有的利潤,在幾個月后交單時隨著人民幣升值化為烏有,甚至虧本。” 浙江巴貝集團董事長金耀也表示,由于部分輸美訂單是按6.7-6.8的匯率簽的,一旦匯率繼續上升,每億元人民幣出口額中至少蒸發600萬元利差,“不要說盈利,不虧就不錯了。” 抉擇:“虧本”OR“棄單” 盡管匯率變化給浙江中小出口企業帶來很大變數,但這還不是其承擔的全部壓力,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政策調整等同樣讓他們難堪其重。 溫州市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月,該市工業企業“高進低出”態勢加劇———受燃料、動力、有色金屬、農副產品等價格普漲影響,當月工業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比上年同月上漲8.5%,創三年來新高;而工業品出廠價格比上年同月僅上漲1.9%,兩者的差距由去年的4.6個百分點擴大到6.6個百分點。 “今年是紡織業最困難的一年,企業成本總體上升20%~30%。”浙江富麗達紡織有限公司進出口貿易部負責人高宜恩說。中國最大的民營鞋企奧康集團總裁王振滔也表示,鞋產品成本大約上漲20%~30%。 據了解,浙江外貿企業利潤一般在3%左右,但一筆交貨周期在三個月左右的訂單,匯率損失往往超過3%。在匯率造成的結算風險和各種成本壓力下,一些企業選擇放棄訂單。 “但棄單的決定并不容易做出,一些重要客戶的生意不能不做。失去一個重要的客戶,可能多年無法挽回,所以必須冒賠本的風險。”寧波一家服裝企業的外貿業務員李克說。他透露,當地就有一家文具外貿公司,2007年2月報的價,當年10月還在虧本出貨。 另一些企業則是被動“棄單”。李克介紹,為消化成本,今年公司給美國客商的報價同比上升15%左右,“基本不被接受,部分訂單因此轉向印度、越南等地。” 浙江省紡織品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周建雄則透露,今年前兩個月,該公司出口同比下降7.8個百分點,“過去半年多來,由于對人民幣升值步伐估計不足,企業收匯時往往虧損;但現在調高人民幣升值預期后又難以接到訂單,有點進退兩難。” 浙江官方的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一局面:據杭州海關統計,前兩個月,浙江對美國進出口45.3億美元,下降0.8%,這是繼1997年1月以來11年多首次下降。其中,對美出口38.7億美元,下降4.2%。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