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整合:“大工業部”李氏路徑
李毅中的履歷告訴我們,他不僅僅是一名合格的“救火隊長”,更是一位在紛繁局面中進退有據、游刃有余的整合高手
3月18日,中組部宣布了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名單。這個11人大名單包括部長1名、副部長7名。
3年前的2月28日,李毅中被任命為升格后的安監總局第一任局長。當時,礦難是中國最頻繁的新聞熱點。3年后,由于他的性格化做派,安監總局從過去曾經的微勢部門變得家喻戶曉,儼然成為一個明星部門。此時,李毅中告別安監總局,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坊間更愿意稱之為“大工業部”——部長崗位。
這是一個全新的班子,成員包括被“大工業部”吸收合并的原信息產業部、國防科工委、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的分管部級(副部級)官員,班長為李毅中。他將領導這個隊伍,為整個中國工業產業尋找和確定升級之路,重新定位中國工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位置。
從一位鐵面黑臉的監督型官員,一下子過渡到一個龐大產業主管部門的首腦,李毅中面臨新的角色定位而工業和信息化部這個嶄新的部門,也必將在李毅中這位首任部長的經營下,或多或少地留下屬于他本人的印跡。
“沒人管”與“多頭管”
李毅中的此次任命,與之前民間流傳的李毅中可能出任新能源部部長一職的說法,有一定差距。
“其實局里很多人對李局長可能調走早已有所耳聞。”安監總局一位官員說,李毅中的調任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新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還是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一些國外機構和學者對中國這次改變感到吃驚,因為類似這樣的一個部門在國際上并不多見。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博士顧平安就此給出了一種解釋。他最近發表文章認為:信息化為我國新型工業化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不可能也不應該走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發展道路,只有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進兩者有機融合,才是真正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這也許正是此次中央決定組建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原因——就是為了促進中國工業產業升級,把原來分散在發改委、行業協會的行業管理職能集中起來,并用新興的信息工業來促進傳統工業的轉變和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一部門的設立,標志著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一次再輪回。在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中,冶金工業部、煤炭工業部等九大產業部門紛紛撤銷,工業產業的宏觀管理職能被移交到國家發改委。而具體行業的管理與協調職能,則下放到相應的行業協會組織。
近年來,一些地方出現了一句順口溜——“下面子孫滿堂,上面沒爹沒娘”,十分生動地反映出了各地工業行業管理的困境。由于產業管理權過于分散,加上行業協會半民間半政府的模糊定位,出現了很多行業無人管理的局面。
一些省份的行業部門為了自身的發展,曾出現了自發的“復辟”現象。例如,為了穩定煤炭生產和煤礦安全、加強行業管理,很多省都紛紛恢復了已經撤銷的煤炭工業局。但這種恢復往往都出現在一些當地的優勢產業領域,帶來的負面作用是,片面助長了一些本不符合國家宏觀產業政策的產業的畸形膨脹。
在中央不斷強化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這個局面是難以容忍的。“我國工業化前一段時間在管理職能上實施不夠,特別是行業綜合管理缺位的弊病已經暴露出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博士認為,中國工業的行業管理并沒有跟上工業的自身發展。
與傳統工業沒人管相反,中國信息化產業的弊病則是多頭管理。
目前,中國的信息產業領域有“三張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張網分別由不同的部門管理,各不銜接,也就是業內所說的“三網不融合”問題。“三張網”分別由原來的信息產業部和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以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