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把廣告插遍每個公共領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08:00 每日經濟新聞
城市基礎設施冠名權拍賣是近年來流行的做法。采用這樣的做法,能夠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一定數量的資金來源,很多城市都相繼采用了類似的做法。作為濟南市標志性建筑和交通樞紐的黃河大橋將于3月下旬拍賣冠名權。拍賣結束后,將采取“濟南+冠名企業名稱(品牌)+黃河大橋”的形式重新對大橋進行命名,并在主橋塔上和橋兩端電子顯示屏上對外公布。此事在濟南市民中引起激烈爭議。 近年來,有關公共基礎設施拍賣后如何冠名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承認,現階段城市現代化遇到的直接困難之一就是資金不足,建設緩慢。這種狀況反過來阻礙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城市通過市場運作獲取收益,并投入到城市發展的新領域。這是一條“以城建城、以城養城、以城興城”的城市自我增值、自我發展的市場化道路。因此,城市經營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城市發展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 不過,如果將城市經營的內涵僅僅定義在城市建設資金的籌集和投入的市場化運作上,則可能產生誤導。因為城市經營不可能脫離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建設程序而單獨運作,就像我們不能讓圖書館展銷時裝,讓科技館變成家具城一樣,通過城市經營不僅要提高城市建設的綜合效益,而且還應著眼于促進城市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其中自然包括了強化城市文化氛圍,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但在一些地方,一講城市經營就單純理解為出售城市土地、出售公共設施、出售其冠名權、使用權等等,城市經營被等同于“城市大拍賣”,在這樣的大賣場里,政府成為吆喝者,而企業則是買家,民眾則被遺忘。 單就城市基礎建設冠名權而言,如果把一個城市變成缺乏統一管理的“廣告城市”,把廣告插遍每個公共領域,城市資源變成無所不在的商業廣告,那我們自然要站出來說,不能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包括城市文化在內的各種資源的長遠發展。 南京大學副校長洪銀興曾說,經營城市涵蓋了從城市規劃到城市建設、發展甚至營銷推廣的全過程,城市形象是一種特有的公共產品,包括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和城市文化。這是城市中所有人、所有企業都能享用的公共品。不該將所有的公共設施出售冠名權。《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