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收入分配“剪刀差”(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 08:05 解放日報
農民增收應列在首要位置 “城市建設維護費為何要出在豬身上?”吳再舉代表談到“養豬難”時說:“農民養豬崽的價格翻了幾倍,飼料價格也漲了很多,但仍有名目繁多的稅費,豬肉在漲,可農民收入并不漲。” 有代表算了一筆“養豬賬”:農民買進一頭崽豬,成本在400元左右,飼料及管理成本需要六七百元,加上各種稅費和豬販子傭金,即使豬肉“大牛市”,農民也就賺個二三百元。 這幾年農民收入增長的速度遠低于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的差距在擴大。2006年城鄉居民收入比達3.28∶1。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產物。”嚴誠忠代表認為,居民和農民在收入、教育、醫療、福利等方面享受完全不同的待遇。農民從事傳統農業,人均純收入中四成是實物折抵的收入,還有兩成用于預購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農民每年自行支配的貨幣收入可能不超過1000元。而城鎮居民能得到較高的工資收入,又不必考慮生產性開支,還能享受醫療和失業保險等多種福利補貼。 如何解決城鄉收入“剪刀差”?盛亞飛代表說,加強城鄉統籌,促進城鄉共同發展,使農民享受公平的社會保障。他建議中央財政加大對“三農”和中西部地區的財政投入和轉移的力度;支持東部地區消除二元結構的探索,從法律層面規范農用地使用權的轉移。 “要鼓勵農民有序流動,并減少農民的稅費負擔。”祝義才代表認為,農民增收應列在增加居民收入的首要位置,繼續堅持“多予”和“少取”政策外,還要多渠道開辟增收路徑,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 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老總收入在‘飛’,員工收入在‘爬’,有的甚至根本就沒有漲。”近年來,普通職工工資增長速度往往在平均線以下。企業經營者與職工收入的差距不合理擴大。 一些代表指出,企業越來越市場化,但是市場化的工資機制卻缺位。“要扭轉分配格局,必須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讓一線職工享有話語權。”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提高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有代表指出,當前“勞方”與“資方”之間的地位嚴重不對等,前者對后者缺乏有效的監督,后者卻對前者擁有絕對的“生殺大權”,代表建議,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不能全部依賴法律規范,政府也需強化行政,應引導協助職工與資方談判,保障其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有代表提出,改善民生要防止“福利主義傾向”。工資問題要按市場規律辦事,政府不好過度直接干預企業工人工資的增長,不能指揮企業何時增長工資以及增長多少。 (本報北京3月17日專電)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