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格家族的傳承“話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13:33 財經時報
榮格家族的傳承“話劇” 本報記者 劉鶴翔 綿延了175年的瑞士榮格家族的歷史是一出漫長的“話劇”。 時至今日,家族的所有權與管理權仍牢牢掌握在家族第五代繼承人手上。 在發展史中,這個家族企業的傳承經驗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在家族內外尋找最優化的管理資源。 在這一過程中,經理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被允許“自由行事”,盡管有時候處境稍顯尷尬。 當然,榮格的成功經驗還包括:純粹、堅決的老板意志和“持續創新”。 “富五代”的使命 “只有那些對服務、產品保持創新的人,特別是用積極的態度來提升自己的人,才有可能求得長期的生存。” 邁克爾·榮格今年58歲,他是榮格家族的第五代繼承人。這位前網球運動員外形很是特殊,有著近兩米的身高,瘦削的面孔容易給人留下苛刻、強硬的印象。 3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集團175周年新聞發布會上,邁克爾道出了發展的秘密——“有一些特質為我們這個家族企業帶來了長期卓越的生存之道”,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創新。 1833年,約翰·魯道夫·榮格在瑞士小鎮索芬根開辦了一家小印刷作坊,這個小作坊是榮格家族生意的發端。魯道夫·榮格發明了一種新的字體和木制手工印刷技術,而他的兒子則購買了約翰里斯堡快速印刷機,這在當時需要一筆巨資。而當圖片閱讀的時代到來,家族第三代保羅·榮格發明了一種凹版印刷的機器;當娛樂時代到來,家族第四代漢斯·榮格便致力于發展小報業務。至于邁克爾·榮格,已經在20年前開始領導集團邁開了謹慎國際化的步伐,開拓亞洲和東歐的媒體市場。正如榮格集團的企業史作者、瑞士媒體人卡爾·呂隆德(Karl Luond)所指出的那樣,“在20世紀和21世紀的媒體業中,榮格幾乎從未錯過任何一個發展潮流。” 在最初的70年的時間里,榮格公司只是作為一家印刷企業在瑞士當地經營。突破性地發展是由榮格家族的第三代來實現的。1898年,邁克爾·榮格的祖父保羅·榮格在22歲的年紀接過了家族生意。在隨后的30年里,他把家族的小作坊發展成為當時瑞士最大的凹版印刷廠,同時在德國和法國擁有8家報紙和千余名員工,榮格家族由此成為了一家媒體集團。 20世紀90年代初,榮格集團的業務發展到了中國香港,從經營廣告公司開始,近年開始和中國內地的傳媒機構合作創辦了一系列媒體——包括幾本時尚類實用生活雜志和許多工貿雜志,此外經營有B2B工業資訊門戶網站。 “我們的營業額在8年前就突破10億馬克”,不過,作為一家媒體集團,榮格的成功并不是因為其規模大,就營業額來說,榮格在歐洲同類企業中只能排在第30位。大規模開展全球化業務是邁克爾·榮格這一代的使命。當前,邁克爾·榮格的目標是大力擴大在線媒體和新媒體的業務。“過去5年,我們開展了近40項新業務。我們希望,到2010年,集團有10%收入是來自新媒體。”榮格集團CEO馬丁·維夫里說。 堅決的老板意志 今天中國家族企業的“富二代”中,大多數人為家族的未來躊躇滿志,但也有一小撮有“敗家子”傾向。在榮格家族的歷史上,發生后一種情況也并非沒有可能,但憑借強硬堅決的老板意志,使得家族始終保持了血統上純正。擁有175年的家族史,在工業化的實現最早的歐洲雖非罕見,但也不容易。 卡爾·呂隆德在《榮格在人們中間》一書中說,年輕的漢斯·榮格很有藝術天分,他曾經拉過小提琴,還時常去音樂學院上課,但他的父親終止了他的音樂生涯。有一次,他的父親保羅·榮格把他的小提琴扔出窗外,并告訴他該“干點正事”。這種對兒子傷害很平常,即使是當著外人的面,保羅·榮格的態度也不會更好,經常訓斥道:“漢斯,閉嘴,這些事情你根本不懂!”一些知情人甚至說,“他父親甚至在他成年后還打他。” 從22歲繼承家業到84歲去世,保羅·榮格沒有享受過一天的退休時光,而他也始終不是一個和善的適合家庭生活的人。他曾說,除了生意之外,他只對打魚、打獵和務農感興趣。他對所有人,無論是家人、員工還是自己,都很苛責。他的孫女伊夫林·林格·榮格說:“我從來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應不應該愛他。我是如此怕他,以至于我一站在他面前就變得僵硬,對他是又尊敬又害怕。” 童年的時候,漢斯·榮格和妹妹經常在公司的休息室用手貼郵票,因為他們的父親希望兒女除了上學之外還能干點活。隨著年歲增長,漢斯·榮格曾在公司不同的部門干過,包括最基層的排版和印刷工作。 然而,放棄“音樂生涯”的漢斯·榮格也繼承了父親那種對家業的保守態度和家長式管理。20世紀60年代早期,兩個女兒提出了她們在職業選擇方面的疑問,他的反應和父親當年將他的小提琴從窗戶扔出去時很相似:“小姑娘應該去結婚,所有其他的都是愚蠢無用的東西。” 此外,榮格家族在外人面前一直很低調謹慎,嚴禁以任何方式吹噓自己有錢或者公開顯擺。漢斯·榮格的一個女兒回憶說:“直到18歲離開家之前,我們一直沒有零花錢的,當我們這些榮格家族的孩子想買冰淇淋的時候,我們必須問父母。當我18歲去洛桑學習語言的時候,每個月我得到的是20法郎的零花錢,這些錢最多只夠每周看一次電影。”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