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災還是天機 中國企業苦尋冰雪“升”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5:18 《數字商業時代》
選題策劃:許鳳婷 采訪撰文:許鳳婷 曾航 張動動 汪洋 高明亮 編輯統籌:周璐 攝 影及圖片統籌:劉志堅 數據統籌:汪洋 二月末,這場50年來罕見的暴風雪再次襲擊了中國的安徽、江蘇、湖北、陜西等地區。 當陽春三月的氣息日益濃烈,雪災的搶險工作暫告一段落,然而,對于災后的重建和反思的工作則剛剛開始。對于中國的企業而言,在重建中升級,任重而道遠。 不少人把這次雪災和2003年的“非典”、1998年的洪水,甚至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比較。這場突如其來的冰雪災害直接波及20多個省(區),受災人數過億,十多個機場、包括主干線京廣鐵路在內的眾多高速公路關一度關閉,諸多鐵路路段及國道停運。 由此造成人員和物資流動阻滯的連鎖反應,直接推動物價高漲和其他社會不穩定因素出現。國家統計局2月19日發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受春節和雪災等因素影響,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據專家初步估計,我國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將可能因此被拉低大約0.5個百分點。這在2007年12月制定2008年宏觀調控政策時,是無法預料到的。 這次大規模的雪災在短期內除了使御寒服裝和工程機械、電力設備制造等少數行業受益外,其他眾多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在地震、洪水、疫情和雪災這些“不可抗力”面前,企業能做些什么?面對天災,企業是束手無策,坐以待斃,還是奮起反擊,化險為夷?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企業在雪災中遇到的問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雪災使業已存在的種種隱患和矛盾集中暴露。但是,“禍兮福所倚”,本刊在針對“企業如何應對雪災”的采訪調研中發現,天災的背面或許隱藏著“天機”,這些機會,既包括產業的升級,也包括企業管理、技術手段的發展和提升。 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電信明確提出“光進銅退” 產業升級、經營和技術手段的提升,雖然往往都能帶來高收益,然而卻都需要高成本的投入,企業往往在升級和成本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面前裹足不前。舊的系統和手段在雪災中崩潰或受到嚴重挑戰,促使企業邁出升級的一大步,從而促進產業升級換代。 對電信業而言,雪災雖然造成了一定損失,但也有可能轉化為產業升級機會。以中國電信為例,其曾提出在近幾年內全面推進“光(纖)進銅(纜)退”戰略,農村市場也在該計劃之內。然而該戰略的進展不盡人意,一直以來,困擾光纖到戶大規模應用的首要因素是成本問題。 而中國電信此次則在重建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實施“光進銅退”策略,對因雨雪冰凍災害造成電信桿路倒塌、線路損壞,需要進行災后重建的地區,采用光纜替代原有的主干電纜,將光纜和設備接入點推進到行政村和規模較大的自然村,實現農村通信網絡由窄帶銅纜網向寬帶光纜網的演進。 推進產業布局 “東方底特律”被迫停工之后 在本次雪災中,由于零部件運不進來,位于“東方底特律”武漢的幾乎所有汽車工廠都曾被迫停工。大雪造成的停產反映出中國汽車工業零部件配套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交通一旦受阻,生產環節容易出現癱瘓。以東風本田為例,其零部件多數都從位于廣東的本田中國物流中心發往生產地武漢。在萬分火急之時,東風本田不惜代價空運了部分關鍵零部件到武漢,保障生產。在整車運輸上,則采取了改用水運發車的辦法。運輸成本、閑置人力成本的增加可能只是一時的影響,然而,如果產業布局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將長期制約我國汽車制造業的發展。這一點,對于其他重型制造行業同樣適用。對于這些嚴重依賴物流的制造企業,產業布局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其生產成本和未來競爭力。 推進企業管理 中國石化加快推廣加油卡 企業管理手段的升級同樣涉及敏感的成本問題。雪災中的遭遇讓不少企業痛下決心升級換代。 對于中國石化加油站而言,支付手段的落后一直是束縛其發展的繩索。在雪災之初,被困的高速公路加油站最擔心的,并非油品供應等問題,而是當天收上來的現鈔無法運走。據悉,在雪災后,中國石化加快了加油卡等非現金支付手段的推廣。加油卡的廣泛推廣,在另一個方面帶動了中國石化的跨區銷售,這在京珠高速這樣的全國大動脈上表現尤其突出。其深層用意還在于借助加油卡實時監控和分析市場,鞏固市場地位。 提升服務質量 讓加油站變成司機的家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優質服務應當成為企業新的核心競爭力。而服務的質量,往往可以從細微之處體現。在雪災等突發事件中,能否一如既往地提供細致貼心的服務,對企業來說更是嚴峻考驗。 國內石油行業向來由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主持大局,然而,壟斷企業也需要拼服務。在過去的幾年,中國石化就清楚地認識到:必須以服務取勝。上層的重視成為了下層的壓力。以加油站為例,中國石化正在推行“訪客制度”,花大力氣提升各加油站的服務質量。高速公路因雪災封閉期間,加油站為滯留的司乘人員免費提供送水、送食,甚至緊急醫療救助。此舉或多或少改善了石油巨頭的公眾形象。 對于處在雪災核心結點的物流、快運行業,以及嚴重依賴于物流的制造業而言,雪災和春運的疊加使其雪上加霜。然而,真金不怕火煉,行業領跑者的競爭力反而在雪災的考驗中凸顯。本刊在雪災期間開展了一次快遞實驗,同時找十家快遞公司,計劃送出同一份快件,從北京至武漢。最后只有三家在當時的交通限制中依然能夠承運。以快件到達時間,以及與承運公司接觸過程中的體驗來算,DHL是這次小實驗中的佼佼者。靈活的取、送件服務,幫助其縮短運送時間,完成對客戶的承諾。快遞行業拼的也是服務。當然,服務的質量和價錢是成比例的——DHL的收費分別是其他兩家(FedEx和EMS)的兩倍和五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