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改革:大能源部擱淺 三部委或先行試點(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1:16 華夏時報
專家建言人事制度變革 引進聘任制打破公務員“鐵飯碗” 本報記者 王新磊 吳麗華 北京報道 “大部制改革的下一步應當推進到人事制度改革,解決公務員的出路。”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翟校義說,“公務員隊伍已經形成了‘逢進必考’的共識,也應當形成能進能出的機制,解決公務員出路的問題,解決公務員隊伍龐大的問題。” 2月27日,翟校義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稱,他正在進行公務員人事制度改革的課題,完成后將提供給有關部門。 翟校義是《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現狀調查與改革研究》課題組人事制度部分的負責人,該課題是由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領銜的國家社科重大基金項目。 打開出口通道 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關鍵就是要在嚴格控制公務員隊伍進口的同時,暢通公務員隊伍的出口,包括退休、辭退、辭職、免職等使公務員隊伍流動起來。翟校義認為這是解決隊伍龐大,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個重要保障。 記者了解到,2008年“大部制”改革,政府將逐步退出微觀經濟領域的直接管理,把更多經濟事項交由市場調整,實現從“項目管理”向“規劃管理”、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的轉變,向“寬職能、少機構”的方向發展。 按照石亞軍對大部制改革的參考提案,國務院下屬部委將由28個調整為21個。像歷次改革一樣,分流人員成為機構改革最為頭疼的事。以前主要通過帶職分流、定向培訓、加強企業和優化結構等方式解決。事實證明這并不是最好的辦法。 “政府應當給公務員繳納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等保險,使公務員同社會接軌,這樣就將公務員隊伍的出口打開了。再配合績效考核、監督管理等措施,能者上,不能者下,這樣就可以使公務員真正流動起來。”據翟校義的調查,盡管一些部門給公務員交了各種保險,但是全國并沒有統一。 “工廠工人能走向社會,公務員也能走向社會。”在翟校義看來,正是缺少出口的問題,當前對公務員的績效考核、監督管理并不能真正發揮作用,公務員最終的歸宿就是退休。 聘任制等待破題 1993年8月14日,國務院令第125號正式頒布了《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從這一年起,中央機關和一些省、市、自治區采取筆試、口試、試用等方法招收公務員。 考試解決了公務員的身份問題,但是如何管理公務員卻是一個大問題。長期以來,公務員主要實行選任制和委任制,在這種制度下,公務員隊伍具有穩定性,但其弊端是管理缺乏彈性,人員能進不能出,激勵和約束都不足。 “公務員的各種待遇同職務和級別掛鉤,造成公務員唯一的出路就是晉升。這種制度設計是需要改進的。要使二者脫離。”翟校義認為這是公務員職業化的重要條件。 來自新加坡和香港的經驗就是把公務員分為“三六九等”。所謂的“三六九等”就是承認人有素質差異、能力高低。在新加坡,比如文員和政務精英就是兩種不同類別,政府機關招文員就招文員,文員不可能升遷到政務精英層次內,就更不可能升至政府機關管理崗位上,但文員也有初級、中級、高級三種級別的成長渠道。 在他看來,公務員的職業化可以使考核制度和監督管理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公務員隊伍要能上能下、能進能出,這樣公務員隊伍就流動起來了。” 目前,一些地方已經有公務員改革的意愿,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在某些地方進行試點,這個試點很可能試行的是公務員聘任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