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改背景下的醫藥商業:改革帶來機遇(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14:13 《中國商界》雜志
新醫改或使渠道扁平化 我國的醫藥流通企業有上萬家,這就使得藥品在由生產商進入消費者手中,在流通環節內部就要進行數次交易。無形中就增加了藥品流通費用,反映到終端就是藥價過高。深化醫藥流通體制改革,就是把兩頭小、中間大的“腰鼓”變成“啞鈴”,通過市場自由競爭及行政手段,完成藥品流通體系的“瘦身”。醫改提速必將加快醫藥流通秩序規范的步伐,迫使絕大多數中小批發企業退出,將業務讓予充當主渠道的大型流通企業。 可能的改革包括以下幾個措施:第一,提升醫藥流通業的進入門坎。監管部門正加強對GSP執行的檢查,未來可能通過嚴格標準來提高進入壁壘。第二,政府在改革過程中會扶持大的醫藥商業企業。例如南京和北京東城區的醫改方案中,都是由政府選擇幾個商業公司,作為醫院藥房藥品的分銷商。這種措施在賦予大企業權力的同時,也使得小企業的生存更加惡劣,加速了行業的瘦身。 改革機會:通過渠道壓縮,可以加速市場整合,促進醫藥商業中的航母級企業渠道壓縮,將打通商業企業和最終消費者之間的通道。渠道壓縮的最終結果就是促進了醫藥商業航母的誕生。而這也符合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組建大型企業集團的目標。 渠道壓縮的結果已經逐漸顯現,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商業企業調撥業務逐漸減少,而純銷業務所占比例逐漸增加。2006年前三季度,藥品銷售同比增長率為7.34%,而其中純銷藥品的增長率達到了9.75%,大于總的增長率,這說明全國藥品銷售中純銷業務比例逐步擴大。 新醫改或使渠道陽光化 陽光化改革一:反商業賄賂 商業賄賂問題是導致藥價虛高的重要原因。商業賄賂存在多個方面,衛生部副部長高強歷數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三大危害,包括:第一,生產、經營企業和個人以回扣等商業賄賂為手段,向醫療機構推銷質次價高甚至假冒偽劣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導致醫藥服務價格不斷攀升。第二,一些醫務人員為獲得回扣、提成,濫用某些藥品和高值耗材,既損害患者健康,又加重患者經濟負擔。第三,一些醫務人員成為不法企業的代言人,滋生了腐敗和經濟犯罪。其中,第一第二兩種是涉及醫藥流通領域的商業賄賂。據統計,在藥品收入利潤分配過程中,醫生的灰色收入大約占15%。 為此,2006年3月28日,衛生部召開了全國衛生系統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會議,并于4月26日下發了《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實施意見》。這個實施意見針對行賄和受賄的雙方采取了綜合措施。該意見對行賄方規定實行“黑名單”制度,“凡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兩年內取消其參加藥品、醫用設備、醫用耗材招標投標的資格,醫療機構不得采購其產品。”對受賄方分為四類分別采取措施,即醫療機構、醫療機構的領導及有關工作人員、醫務人員以及衛生、中醫藥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陽光化改革二:藥品招標采購制度改革 以往在藥品集中招標采購過程中,醫藥制造商、商業企業、醫院各個主體參與其中,導致整個招標過程混亂,各方利益相互勾結,產生腐敗現象。新的改革措施,將會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明確商業企業作為專業配送商的角色,杜絕各種腐敗問題的發生。從廣東和寧夏兩地的改革可以看出這一點。 改革機會:渠道的陽光化,能夠降低醫藥商業企業的成本 打擊商業賄賂,整治醫藥購銷領域秩序,將改變藥品利潤分配的價值鏈,我們認為醫生的灰色收入將通過政府補貼、提高診療費等方式,實現陽光化;而藥品經營環節中的非法收益受到打擊,讓利與患者。同時由于減少了不必要的灰色支出,醫藥商業企業的成本必然降低。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