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經濟大事 關注熱點話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0:09 金融時報
記者 程瑞華 家事連著國事,民意匯聚“兩會”。即將召開的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受到海內外高度關注。2007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連續第5個年頭的快速穩定增長格局,國內生產總值為246619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1.4%,加快0.3個百分點。2008年,在世界經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和以“雙防”為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環境下,我國經濟增長將會是一種什么態勢?老百姓在關注什么?有關調查顯示,宏觀調控政策、物價、房價、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節能減排等問題,都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 宏觀調控政策如何把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08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這一“穩”一“緊”的宏觀調控政策,相較于我們已經實施了多年的“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說,是一個顯著的變化。如何貫徹落實一“穩”一“緊”的宏觀調控政策,實現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自2007年年初以來,居民消費價格(CPI)持續走高,第四季度CPI同比漲幅達6.5%,物價上漲水平大大超過年初預期上升3%左右的水平,已經成為宏觀經濟趨向過熱的明顯信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確定2008年將施行從緊貨幣政策不久,國內外經濟運行情況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200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的擴展,全球金融形勢發生變化,并逐步波及全球進出口形勢,同時引發業界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擔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初就把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期從此前的4.9%降至2008年的4.1%。 宏觀調控的目的在于“兩防”,并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顯然,宏觀調控不是要壓抑發展,而是為了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因此,宏觀調控就需要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在保持政策基本穩定的大前提下,進行相機抉擇。同時,市場主體對調控政策及相應經濟變量變化的預期,在進行調控時,應給予充分重視并予以調節和引導,準確把握調控政策的作用力度,強化市場主體順應調控政策的預期及行為調整,弱化其相逆于調控政策的預期及行為調整。 多管齊下抑制物價上漲 物價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是“兩會”熱點中的熱點。前不久剛剛公布的我國1月份CPI又呈升勢,同比上漲7.1%,創11年來新高。這再次表明物價上漲是今年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如何防止全年出現明顯通脹,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保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協調發展”的精神? 有專家指出,面對不確定的世界經濟環境,2008年需要更高的宏觀調控藝術,需要更好地把握政策力度,多在結構方面下工夫。一是加大對農業、畜牧業生產政策支持力度,穩定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糧食穩產增產。二要充分利用國家儲備吞吐量調控農產品市場,積極增加貨源,保證市場供應,維護食品價格穩定。三要全面研究農產品價格穩定機制,從生產、流通、儲備、進出口等多個環節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反饋共享機制、應急反應處置機制,增加財政對農產品價格穩定基金投入。四要大力維護市場秩序,堅決打擊相互串通、囤積居奇、哄抬價格、以次充好、合謀漲價等行為。五要打破壟斷,在一些壟斷型行業,積極引入競爭因素,迫使壟斷價格下降。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本屆政府工作突出的一個重點和亮點。在剛剛過去的2007年,民眾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政府的一系列惠民之舉,使廣大百姓普遍享受到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而讓城鄉居民共沐公共財政陽光,也正在成為各級政府一致的政策取向。 日前,有學者指出,要實現"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戰略目標,離不開財政這個基礎環節。在政府為改善民生而可操用的諸多棋子中,財政是一枚分量最重的棋子。在政府為改善民生而需安排的諸多工作中,財政是凸顯的一條主線。 從今年的宏觀政策取向上,我們也不難看出,今年所實施的穩健的財政政策仍將向民生傾斜,進一步改善民生。這一向改善民生方面進軍的財政政策"路線圖",就是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積極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不斷完善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綜合運用貼息、農業保險、投資參股、信貸擔保等各種財稅杠桿,探索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支農資金投入機制;加大教育投入,支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積極穩妥地推動農村低保工作;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加大城鄉醫療救助力度等。 讓百姓實現"安居"夢想 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變化,目前爭論很多。一種觀點認為,去年四季度樓市受"第二套房房貸政策"直接影響而"拐"入調整期,但與房價快速增長的三季度相比,各大城市四季度的房價漲幅仍然有增無減。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四季度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0.2%,漲幅比三季度又高出2個百分點。 有專家表示,2008年,受美國次貸危機和油價高企等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將放緩,國內經濟受緊縮調控措施影響,投資增長可能趨于放慢,消費需求盡管會有所增長,但受經濟環境和傳統的消費習慣的影響,不會產生大幅提升。根據我國近30年來經濟周期高增長期維持4年至5年的經驗,預計2008年特別是奧運會以后,我國經濟將逐漸步入周期性的調整時期。宏觀經濟調控和人民幣的加速升值有助于解決近期一直困擾經濟的流動性過剩問題,使得近年來支持房地產景氣的重要支持力量有所衰減,加之房地產有效需求不足所引發的內在調整需求,房地產業在2008年至2009年有著出現拐點的可能。 目前房地產特別是住宅市場的繁榮已經持續10年,隨著房價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不斷擴大以及投機性購房比率的持續攀升,房地產業內在的調整壓力不斷上升,目前京滬穗深四大一線城市樓市正在發生變化,四大城市交易量萎縮趨勢明顯,其中上海、廣州與深圳房價已開始出現下跌苗頭,中心城市房地產景氣度降低并已經呈現出逐步向內陸二三線城市擴散的趨勢。與此同時,隨著政府對房地產調控力度的增強,房地產調控的效果將愈加明顯。 夯實農業基礎 促進"三農"發展 過去的5年,是農業發展最好、農村變化最大、農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取消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全部免征牧業稅,中國延續了2600多年的"皇糧國稅"走進了歷史博物館。農村各項事業實現歷史性進步。這一時期,我國糧食連續4年增產,農業生產全面發展。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多年期盼的統籌城鄉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農村改革取得階段性突破。 這一時期也是農業和農村產生深刻變化的時期。當前,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使農業資源環境和市場約束增強,保障農產品供求平衡難度加大,迫切要求加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農產品貿易競爭加劇,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和適時適度調控進口難度加大,要求加快提升農業競爭力。農業比較效益下降,保持糧食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要求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農村生產要素外流加劇,縮小城鄉差距難度加大,要求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 應當說,在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農業的多種功能日益凸顯,農業的基礎作用日益彰顯。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力度,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形成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互動格局,探索建立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加大節能減排和環保力度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但從執行結果來看,節能減排效果仍不理想。2007年在投資增速加快和出口快速增長的背景下,9月份高耗能行業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速雙雙反彈,給節能減排造成很大壓力。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投資13105億元,同比增長22.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39%。從出口看,高耗能產品增速仍然較快。前三季度,鋼材出口額增長1倍多,焦炭及半焦炭出口額增長48.0%。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好字優先,科學發展,體現出中國經濟發展在現階段的新特點新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使我國經濟發展從量的擴張轉向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統一上來。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包含了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而且還包含從單純注重數量的擴張轉向既注重數量擴張又注重質量提高;不僅強調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更加注重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不僅要重視經濟的發展,而且還要保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目前已建立起來的綠色環保經濟體系,是我們邁向綠色經濟的起點。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