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工資抵制通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 16:53 北京晚報
絕大多數老百姓的貨幣收入還是工資收入,確保通脹下老百姓的貨幣收入隨CPI上升,使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不變,就要調整貨幣工資,這種做法稱為工資指數化,即按CPI指數自動調整貨幣工資。 今年1月份,CPI達到7.1%,創十一年來新高。而且,今年物價水平會在高位運行,即使控制在4.8%,也遠遠高于央行3%的目標。在這種高通脹之下,如何維持社會的穩定? 當然,把CPI降下來是最關鍵的,政府為此也采取了許多政策措施,如從緊的貨幣政策,促進農業發展保證供給等。但實現物價穩定要有一個過程,特別是有許多因素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如國際農產品的供求、變化、石油價格等,誰也不能保證物價一定可以得到控制。而且,對老百姓來說,更重要的是,無論通脹的走勢如何,至少要能保證生活水平不會由于通脹而下降。 應對通脹的重要方法是增加貨幣收入。CPI上升了,如果貨幣收入保持同比例上升,實際收入不變,生活水平就不會下降。投資于股市或基金,增加財產性收入,或者更多的工作、謀求兼職,自然都是增加貨幣收入的方法,但對絕大多數老百姓而言,起碼在近期內并不現實。絕大多數老百姓的貨幣收入還是工資收入,確保通脹下老百姓的貨幣收入隨CPI上升,使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不變,就要調整貨幣工資,這種做法稱為工資指數化,即按CPI指數自動調整貨幣工資。 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當然不愿意提高貨幣工資。因此,工資指數化要有制度保證。早在1948年,通用汽車公司和工會在工資協議中就達成了工資指數化的條款,稱為“自動調整條款”(escalator clause)。以后這種條款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通脹嚴重(CPI接近20%),工資指數化的制度普遍采用,不僅企業工人,而且公務員的工資,各種福利補貼,都指數化了。這種制度當然不能消除通脹,但能確保人民生活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較高的通貨膨脹,已經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活,實行工資指數化恰逢其時。而且,把這種做法作為一項制度,可以確保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工資指數化的做法是把貨幣工資與CPI掛鉤,但在實施過程中,經濟學家發現,CPI與生活費用指數并不相同,當CPI低于生活費用指數時,工資指數化不能保證實際工資不下降;當CPI高生活費用指數時,工資指數化提高了實際工資,不利于企業發展。美國曾出現過后一種情況,按CPI調整的養老金增加了實際財政支出。我國的CPI與生活費用指數也并不一致。由于通脹被稱為“結構性”的,主要是人民離不開的食物類漲價幅度大,所以,生活費用要高于CPI,據調查,當CPI上升6%時,居民的支出(應該接近于生活費用指數)上升10%。所以,為了使工資調整能保證老百姓實際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下降,我們還應該在CPI之外再計算生活費用指數,把這個指數作為調整工資的依據。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通脹難以避免。穩定物價是重要的,但在短期中,保證人民生活不受損更重要,這正是工資指數化的意義。 梁小民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