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家銀行貸款規模擴張圖:被忽視的外幣增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00:05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賈玉寶 在貨幣政策如何從緊、應否繼續從緊爭論鵲起的今天,挖掘2007年主要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分析其成因和走勢,已經成為一個基本課題。 2月22日,央行發布了《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07年,全部金融機構本幣貸款增加3.6萬億元,余額26.2萬億元,同比增長16.1%,增速比上年高1個百分點。而本報記者從多方渠道綜合獲得的一份未經審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7年12月末,17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包括5大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當年新增本幣貸款超過2萬億元,增幅接近14%,當期余額約17萬億元,其新增貸款市場份額達到57%,基本上左右著整個大走勢。 這與今年年初,央行公布的2007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規劃(3.6萬億元)基本吻合。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增長較快的外幣貸款,并未見納入調控序列。如果將511億美元新增外幣貸款納入,2007年全年新增本外幣貸款合計3.9萬億元。“約4萬億元應是2008年貸款規模調控的總盤子。”不止一位銀行人士建議。 未經審計的17家銀行貸款規模 一場激蕩的熱舞讓17名金融騎士提前1年開始了奧運狂奔。 始自年初“開門紅”思維慣性和個貸業務的持續擴張,中資商業銀行2007年上半年的信貸狂飆和下半年宏觀調控下的黯然收場,讓人感到一股市場不理性的沖動。 本報記者綜合獲得的17家商業銀行的2007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顯示了這一增長路徑。而《2007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表明了這一拋物線:全年人民幣貸款投放繼續呈現前多后少、逐季減少的格局,一至四季度分別新增貸款1.4萬億元、1.1萬億元、8178億元和2721億元。 且來還原各家商業銀行的貸款走勢圖。 先看傳統的四大行。上述未經審計的數據顯示,截止2007年12月末,在當年本幣貸款中,工行新增3600多億元,余額約3.7萬億元,增幅超過10%;農行新增3200億元,余額接近3.4萬億元,增幅10%左右;中行新增2600億元,余額約1.9萬億元,增幅15%左右;建行新增3500億元,余額約3萬億元,增幅12%以上。其中,增幅最大的為中行,增量最大的為工行。 深圳某銀行分析人士稱,工行貸款規模有其長期規模效應優勢在,其他銀行還不好超越。而中行增幅最大,表明其除持續保持外幣業務優勢外,在人民幣業務上一較長短的意識。 此點可從中行深圳分行的業務特點窺得一斑。中行深圳分行長期占有深圳本外幣貸款業務的頭把交椅,直至2006年上半年其本幣貸款龍頭地位才由建行深圳分行搶去。2007年以來,中行深圳分行放貸異常積極。據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月,中行深圳分行本幣貸款新增39.35億元,外幣貸款新增9549萬美元,兩項新增排名均為第一。不過,這是在其當月本幣存款減少35.62億元、外幣存款減少4.6億美元的前提下進行的。 第二梯隊的銀行數據更是異彩紛呈。截止到2007年12月末,在當年本幣貸款中,交行新增近1400億元,余額為9000多億,增幅約17%;中信銀行新增900多億元,余額5400億,增幅約21%;光大銀行新增500多億,余額為近4000億,增幅超過16%;華夏銀行新增400余億元,余額3000億,增幅17%左右;廣發行新增不到300億元,余額為2300多億,增幅約14%;深發展新增370余億,余額約2100億元,增幅約21%;招行新增800多億元,余額為6000多億,增幅接近16%;浦發行新增800多億元,余額為5300余億,增幅超過18%;興業銀行新增700多億,余額接近3900億,增幅23%左右;民生銀行新增近900億元,余額5000多億,增幅約20%。 從第二梯隊來看,增幅最大的為民生銀行,增量最多的為交行。前述銀行人士稱,交行增量有著和工行同樣的因素,民生銀行的沖刺系2007年市場策略所致。 民生銀行2月22日預增公告稱,推動凈利上升的原因主要包括強勁的貸款增長、利差擴大和非利息收入增長。民生銀行將貸款增長放在首位的背后,是股份制商業銀行對貸款業務的短期偏好。 至于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其較高的增幅與其新成立不久有關。其中,恒豐銀行新增90多億元,余額為450億左右,增幅約26%;浙商銀行新增120多億元,余額接近340億,增幅達到57%;渤海銀行新增100億元,余額為180億元,增幅高達141%。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