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空氣污染地圖(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2日 14:44 《中國經濟報告》雜志
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一、環境保護需要解決機制問題 今天,中國的最高領導層轉變了思路,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提出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生態文明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從國務院到下面的部委也在積極的作出規劃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十一五”規劃就強調了節能減排的指標是硬指標,必須得到很好的執行(表3)。 但是執行的過程中還是很艱難的,在2006年,“十一五”規劃起首年,這個目標就沒有完成。環保部門顯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連續四年開展環評風暴,為了空氣的潔凈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環保總局還是一個弱勢的部門,風暴的效果還有待繼續加強。比如一家企業的排放是很有問題的,本來應該得到治理,但是它的門口我們可以看到一張牌子,叫重點保護集中繳費企業,這樣的情況在全國并不少見,一些地區對污染超標的企業不是重點治理,而是重點保護。這里面需要解決一個機制的問題。 環境保護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要控制污染,必須加強執法;要加強執法,必須突破利益關系;要突破利益關系,必須有公眾參與;要鼓勵公眾參與,首先要有環境信息公開。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主要也還不是資金問題,首先要解決機制問題。 這方面中國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環境知情權的政策和法規正在逐步建立起來,像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法》是中國第一個要求在公共決策中要有公眾參與的法律,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規定。 二、綠色選擇——消費行為可以影響企業環境表現 民眾關注空氣污染。據《中國公眾環保民生指數(2006)》,在訪問的十四類問題中,對于空氣污染問題,被訪者中比較關注和非常關注的占73%。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遇見過空氣污染問題的被訪者占42%。在城市中,對空氣污染不太滿意的占39.6%。 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家環保組織發出“綠色選擇”倡議,倡議消費者利用自己的購買權力影響企業的環境表現,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盡量謹慎選擇不達標企業生產的產品。包括市場占有率很高的國際國內知名品牌,其產品光彩奪目,而生產過程卻造成嚴重污染,但消費者一念之間的選擇可以對污染企業產生現實壓力。同時呼吁生產企業和零售商嚴格審核其供應鏈條,不選擇超標企業做自己的供貨商。以此來創造正向市場激勵機制,讓愿意對環境負責的企業贏得競爭優勢。 三、建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新型互動關系 1.公眾:需要信息,需要更多的參與渠道。NGO 收集政府公布的數據,可以讓公眾便捷、系統地獲取信息;大眾傳媒在這中間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 2.政府機構:需要同盟。在公眾的關注下嚴格執法,一些污染企業將被要求整改。 3.企業:需要動力。在政府、傳媒和公眾壓力下,將承擔自己的企業社會責任。 我們現在要做的是通過綠色選擇、通過供貨商管理,讓那些做得好的企業在社會上做得成功,而不是相反,這樣才能扭轉我國嚴重的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的形勢。 (作者系民間環保組織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