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再掀9600億國資重組大潮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23:49 21世紀經濟報道
特約記者 簡尚波 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傳出消息,2008年,上海將明確市屬國有資本重點集聚的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公布企業集團的主業目錄,圍繞主業加快企業集團的非主業剝離和國有中小企業改制改組。今年,上海還將積極推動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 本報記者同時獲悉,上海市近9600億國資布局結構藍圖將浮出水面,有關上海市國有資產布局結構調整與國資經營預算制度試點的辦法,也將于近日推出。 變與不變 早在2007年12月下旬,上海市國資委主任楊國雄在一次會議上就提出了2008年上海市國資工作方向。 其中重要一環,即“有序提高資產流動性的四大舉措”,為此“要區分政策經營性國資、戰略經營性國資、一般競爭經營性國資、非經營性國資等四類國資”。 楊國雄同時指出,要把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作為改革的重要任務,在已公布24家企業集團主業目錄的基礎上,08年爭取完成全部企業集團的主業目錄。 講話為2008年上海市國資布局結構調整定下基調。 自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布局的要求以來,上海的國資改革一直位居風口浪尖,在提高資產流動性改革上也推出不少措施。 上海國資改革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其體量相當龐大。從1999年底到2006年底,上海地方國資總量從4067億元增至8467.74億元,年均增長達11%以上。而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再次透露,截止到2007年年底,上海市地方國有資產總量預計將達到9600多億元,同比增長約14%;地方國有經濟實現生產總值(GDP)將超過3000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 不過,盡管上海國資總量雖已發生極大變化,但是布局過散、流動不暢等局面仍有待解決。據上海市國資委主任楊國雄透露,上海市國資委出資監管的48家企業集團涉及79個行業,其中有近11%的資產散布在餐飲、造紙、木材加工、建筑裝飾、塑料制品、紡織服裝鞋帽等59個一般競爭性行業。 政府干預的邊界 自2003年上海國資委成立至今,運用行政力量,將多家企業捏合為大型控股集團,成為這一時期上海國資改制的一大特色,如2006年“大光明集團”的整合就是如此。 有評論認為,這種國企整合模式,盡管規模居全國第一,但成立數年來,每年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在下降。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教授指出,最近兩年我國資本市場規模不斷翻番,股指從1000點翻到5000點,但上海國資基本沒有分享到資本市場的收益,反思一下上海國資整體狀況,一方面流動性不足,基本上大部分資本停留在大型國企這些載體上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對國資的監管過于呆板,行政性干預比較厲害,觀念也比較陳舊。 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上海財經大學海派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教授則認為,“不是不干預,而是應該怎么干預,應該區分哪些該干預,哪些不該干預,以避免不合理干預。” 清華大學公有資產研究中心主任吳棟教授也對記者說,國有資本本來就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其他公司資本不一樣,政府主導型模式近期不大可能改變,所以“關鍵問題不在于是否需要干預,而在于干預者應該懂行”。 新制衡關系 去年,上海在國資改革上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動作。如,組建新國際集團和國盛集團,推動了上汽集團與南汽集團戰略合作,實現了太保集團重組上市、電氣集團回歸A股、光明食品集團內部資產整合等;大力推動核心資產向上市公司集中、注入資產116億元,完成ST大盈、ST棱光等績差公司的重組、海通證券借殼都市股份等等。 2008年,上海國資委將繼續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大資本運作力度,推動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 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楊建文認為,上海國資國企最近幾年單純從賬面來看,盈利越來越高,但這是和特殊條件相結合產生的結果,比如證券、房屋和土地價格迅速上升的拉動。但是國資國企原來就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和問題還有待改善。 在借力資本市場,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調整之中,楊說,“企業治理結構的改善無非在于形成有利于發展的制衡關系,但國企這方面缺乏制衡觀念,一出問題就是大問題,國資委決策應形成有利于企業相互制衡共同發展的方向,應從社保案之中吸取教訓”。 張軍教授也對記者說,在目前的資本市場格局中,把部分國有資產組建成有一定影響的、符合公司治理模式和資本市場需要的投資主體,但不一定要做成大集團;這需改變其盈利模式,通過資本市場的投資來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一部分國資應該向外資開放,適宜合作組建一些在國際市場上運行的金融性投資公司。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